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327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2讲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88(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

2、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第32讲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出现1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1)经济: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兴起。(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图示解史百家争鸣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图示解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教材补缺孔子的文化贡献(1)整理西周文献诗即诗经,这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有3000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305篇,通称300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

4、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今传28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的目的,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礼又称士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对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实践。乐指乐经,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求完善。周易这是一部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

5、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其中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春秋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2)述而不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成论语。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中庸孟子分别发挥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就是被后世学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学习的

6、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三、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道家思想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的观点法家思想李悝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

7、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思想墨子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教材补缺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木德(夏禹)金德(商汤)火德(

8、周文王)水德(秦)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所代替。(2)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秦朝尚黑色,汉朝尚黄色,都足以说明。汉朝以后,阴阳五行说仍然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有些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请人推算自己当主何“德”、尚何“色”,作为自己“奉天承运”的根据。考点一“国学初露”先秦儒学的形成1仁和仁政仁和仁政:“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2礼和礼治礼和礼治:“礼”是指周礼,是实

9、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是修身的手段。“礼治”就是通过“正名”,使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从而规范社会秩序。针对练1(2019潍坊月考)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为鲁人,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雅言是正言,即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操鲁语,但在诵读诗书和执礼时,必使用周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孔子对周天下一家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他诸侯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也可以通过其

10、他地方语言传播,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故C项与史实不符。3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2.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

11、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考点二“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思想1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

12、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2“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诸子百家从治国理念、社会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社会变革下思想解放的特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为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其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等等在社会伦

13、理观上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等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等等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等等在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针对练2(2018湖南十三校一联)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

14、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学说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都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故选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改革,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集权统治,并非追求平等、和谐,故C、D两项错误。2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思想核心为“仁”,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

15、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