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325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79(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程;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重大进展;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及取得的辉煌成就。线索1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在两极格局对峙下,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线索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外交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实现关

2、系正常化。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完善;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背景(1)政治: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4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

3、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教材补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全国基本解放: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土地改革:将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推广到全国,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至此,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抗美援朝: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

4、协定。镇压反革命:肃清了国民党隐藏在大陆的特务及反对新生政权的各种反动组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运动”。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

5、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践: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

6、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中共八大的探索(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健全国家法制。(3)意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特别提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简称“四大”,曾经被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独创形式,兴起于

7、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泛滥并被写入宪法,1980年被废除。3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思想基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2)会议内容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经济: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4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

8、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1982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5)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易错提醒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1)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区

9、别:“依法治国”是运用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公民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澳门回归(1)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意义: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

10、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打破坚冰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重大进展1992年,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

11、纲领性文件。(3)统一展望有利条件: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频繁;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统一障碍: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立场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两岸的对话与谈判,坚决制止任何分裂图谋。特别提示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

12、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2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新民主主

13、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针对练1(2018荆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题,9)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

14、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正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B项错误;国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C项错误;政权主要依靠力量都是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5、,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的实践,能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是由我们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考点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