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二轮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3306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情感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情感二轮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世纪金榜 33页:古诗常见题材和情感 34页:评价情感的答题要领,吴中书事 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广州一模,入乎其中,审清读懂;出乎其外,答全答好 诗歌二轮复习之 把握思想情感,【学习目标】 1.强化审题意识,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查漏补缺,总结答题要注意的问题,提高答题能力,吴中书事 杨乘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 尊

2、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广州一模,评一评我们同学的答案,不注意审题,答漏第二问: 如何表现(手法),注意一:审清题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结合全曲,简要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答案 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 再写遇梅时的

3、惊喜(欣喜)之情, 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练一练,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末句写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看诗眼/关键词 (五)品意象 (六)辨题材 (七)看问题,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温故: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王侍御佐婺w州 郎士元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 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

4、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6分),批语该道情感概括题6分,包括两个要点,且为上下句。下句的情感相当明显,问题是第二个点在何处概括。就要深挖语言,联系主旨了。关键词“惟有”,其意是说:只有到了夜晚,猿啼于海树的时候,才是思乡望国之情最痛苦的时候,言外之意,在其他时间并非“思乡望国意难堪”的。再联系前三联对江南的赞美,于是“表达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这一要点就出来了。,参考答案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请打分,答案,最后得分:3分。,答案重复,注意二:联主旨析 有些情感较为隐蔽,需要多方挖掘、多联系主旨才能答出。,答

5、案,你们给批语,该要点是不规范的,一种情感的规范表达应由“情感理由或情境情感基调”构成,少了“思乡怀国”的“痛苦”“哀伤”之类的基调词,是严重缺失。,试打分,最后得分:2分。,的痛苦,注意三:规范表达情感内涵 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 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情感内涵规范表达例子,国破家亡之痛楚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时光易逝之感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

6、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请动手答题,行舟忆永和兄弟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答案 诗的颈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上句从视觉写家乡时常浮现在眼前,下句从听觉写听到大雁声而引发出乡情。(1分)诗的尾联化用“鲤鱼传书”的典故,

7、(1分)写船工在驾船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诗人唯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1分)这两联都表达出诗人热切深沉的思乡念家之情。(2分),注意四:联手法、联相关诗句答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这样,答案才会完备。,想一想: 思想感情概括题与分析题这两种题型有何异同?,题目有分析字眼的一定要联系诗句分析,就算没有分析要求,做题时简单说明下情感的出处会更加稳妥,过苏州 【北宋】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 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 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 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

8、景无缘住, 旅棹区区暮亦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感? 请概括(6分),(1)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 (2)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 (3)不畏世俗人对自己“羁旅之苦”的轻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根据赋分分点作答,八看+联主旨,1、规范表达情感内涵,2、联手法、联相关诗句答,课堂小结,读懂,答好,审清题意,做世纪金榜36页第五题,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

9、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

10、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老”是“总是”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 zng 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

11、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赏析 此诗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颈联中,“遥”,生动描绘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忽”,生动描绘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主要意图在于:以愁衬愁,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

12、衬出喜雨;出人意料,先写“雨惬群情”的诸多情形,结尾转写愁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 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 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过苏州 【北宋】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 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 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 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 旅棹区区暮亦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感? 请概括(6分),(1)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 (2)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观) (3)不畏世俗人对自己“羁旅之苦”的轻视。,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根据赋分分点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