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2032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二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专题包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日本侵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的经济侵略与中国的被迫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变迁

2、的阶段特征明显,主要分19世纪中期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三大阶段。,专题线索综述,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命题研析对测,考点分层突破,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时期的曲折发展。,目标引擎,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 标志: 表现: 实质: 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农业: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手工业: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

3、商业: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和商品市场),开始卷入:鸦片战争之后; 完全卷入:19世纪60年代标志是1865年中国正当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带来了灾难,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 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近代社会进步表现,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误区警示 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仍占主导地位,不能误解

4、为鸦片战争爆发,自然经济就完全解体了。,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_的诱导。 外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洋务运动,(2)兴起 途径: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特点:引进并采用机器生产;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较少;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少。 误区警示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

5、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是相对于手工生产方式而言的。,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思考: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沿海大中城市?,a.交通便利 b.受外国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经济基础好 d.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影响:,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代产生在外商企业中,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早);,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核心探究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6、的原因、表现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统治者思想的转变。 (2)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重大打击;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贸中心从广州转到上海;机器生产开始出现,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陆续出现。 (3)特点: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变化;主要生产部门变化;新兴社会阶层出现;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改变。,考点分层突破,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 原因: 目的: 实质: 指导思想: 发展: 影响:,第

7、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中外暂时“和好”的局面。,积极:引进、培养、抵制、刺激,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分两个阶段:前期19世纪60年代;后期19世纪7090年代。,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根源在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两个方面的评价 1积极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2)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

8、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5)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6)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7)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2消极 (1)由清朝官府举办,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 (3)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4)在很大程度上被外国势力控制和利用。 (5)经营管理腐败。,【史料论证】 主题一 自然经济的解体 史料1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

9、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史料2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解读】 史料1说明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_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瓦解起到巨大冲击作用。史料2说明受西方洋纱洋布输入的冲击,中国家庭_趋于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棉纺织业,商品, 主题二 洋务派创

10、办民用工业 史料 窃惟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解读】 依据史料可知洋务派认识到,“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明确提出兴办_的主张。认识到兴办民用工业可以抵制_和夺回

11、利权,并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民用工业,洋货,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甲午战后) (1)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呼吁“设厂自救”,“_”。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第17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实业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企业数、资本额、速度、著名企业,(2)表现,形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3)影响,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促进新生

12、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壮大新阶级的力量(资、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启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考点二:1、民初的实业潮(1912-191

13、9)进一步发展,(1)表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纺织业(最大):上海-天津、青岛、武汉; 面粉业(第二)发展迅速:出口欧洲。,(2)原因:,(3)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B、体系: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力量: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D、地位: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的优势;,A、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不平衡;,E、时间:短暂“春天” ,昙花一现;,F、阻力:受双重压迫,内:辛亥革命影响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 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推翻专制统治,提高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政局有

14、利,政策扶植,资金注入,国内市场,表现:A、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 B、为满足战争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物资。,误区警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等于所有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时期,美国和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加紧对华侵略,日本还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萧条下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一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分层突破,4、影响: 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促进资产

15、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答路径】,2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解析】 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

16、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C,3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直接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该所在19181919年间,接了美国一笔订单: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四艘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美国政府十分满意。这一事件表明( ) 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美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技术进步 D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解析】 从材料中“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的信息说明C项不准确;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出A项不准确,B项也没有相关的信息支持。整体考虑,材料反映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上的一次成功合作。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