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精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2003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环境(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大气环境(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大气环境(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大气环境(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大气环境(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环境(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精品)(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 气 环 境,气温(),高度(千米),50,12,高 层 大 气,平 流 层,对 流 层,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极光,流星,气温垂直分布,积雨云,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平均高度12千米;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000米/6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运动显著各纬度高度不同,(1)概况:,(2)特点,低纬度( 0o30o): 中纬度(30o60o): 高纬度(60o90o):,1718km,1112km,89km,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变化,2.平流层,(1)概况:,对流层顶5055千米 在2

2、227千米高度有臭氧层,(2)特点,气温,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高迅速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环境,3.高层大气,空气稀薄、 密度小、气压低 80500千米的高空若干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信,地球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空,(1)概况:,(2)特点:,12KM,50KM,随高度升高而递减,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对流运动,水平运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使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利于高空飞行,电离层利于无线电通讯,大气的垂直分层,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层大气的特点: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

3、气 D、电离层 2、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水汽 C、固体尘埃 D、臭氧,学考练习,A,D,( ),A. B. C. D.,3、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 层底部 C. 层中部 D. 层,B,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特点: 有选择性 可分为分子散射和粗粒散 射:分子散射具有选择性 ;粗粒散射不具备选择性 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蓝光、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分子散射,空气分子和 微小尘埃) 能够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

4、蓝色,反射作用,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特点 无选择性,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云层、尘埃,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太阳辐射 100%,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8.24Jcm2min,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大气吸收19%,大 气,地面吸收4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1)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

5、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2)作用,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2、大气辐射,(1)概念,(3)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2)影响大气辐射的因素,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度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因此,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越高,吸收地面辐射越多,大气温度越高,大气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而地面增温又能加强地面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1、大气吸收了绝大部分地面辐射

6、,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2、天空中有云,或空气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小结,1.关于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同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地面只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 A. B. C. D.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A,B,3、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什么其昼夜温差大? 4、赤道地区为什么昼夜温差小?,青藏高原空气稀薄

7、,太阳辐射强,导致地面辐射强,从而白天气温较高,而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丧失的热量多,所以昼夜温差大。,赤道地区由于云层较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则大气逆辐射强,从而减小了昼夜温差。,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 ( ) ; B ( ) F ( ) ; I ( ),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 ) (3)能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填字母)。 (4)若全球二氧化碳继续增加,A、I中作用将加强的是,太阳经过地球大气层时被大气削弱,I,I,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8、纬度位置 下垫面 其他因素,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三)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纬度因素:纬度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强度 。 太阳高度越 ,等量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 ,经过的大气路径越 ,太阳辐射被削弱越 ,太阳辐射强度越 。,大,小,短,少,大,低,大,大,2935,20,2232,1015,26,14,8495,50,7(平均),2(赤道),下垫面因素,一般规律:颜色越浅(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弱)、吸收就越弱(强);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并不是在纬度位置最低的南方地区,而是在青藏高原和西北

9、地区。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强。东部和南部地区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象因素,降水少、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附 录,(2011甘肃省部分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读“大气受热过程” 图,完成45题,1.在上图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增强 B减弱 C减弱 D增强 2.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10、。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 B C D,D,A,3.(2010哈九中下学期期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现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 ) A吸收和散射 B吸收和反射 C散射和反射 D反射和散射,C,4.(2010上海综合)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

11、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小,热力环流与风,气压: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垂直大气柱的重量表示。,B A,H,h,对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必大于高空。,1030,1020,1010,(hPa),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等压线是水平的。,等压线:由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一)热力环流,复习指导(四) 阅读教材P4748相关内容,回顾以下问题: (1)热力环流是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 (2)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有什么特点?,B,A,C,受热,冷却,冷却

12、,高,低,低,高,高,低,密度增大,密度减小,密度减小,密度增大,密度减小,密度增大,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表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等压线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高高低低,解题思路,1、判断气压高低 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 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等压面高凸低凹的原则。 2、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 近地面温度与气压相反。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复习巩固,1、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

13、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2、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有( ),A. B C. D ,A,B,C,D,甲地,乙地,1、A、B、C、D四点中,属于高气压的是_点,低气压的是_点。 2、请画出甲地与乙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3、甲地与乙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地。容易降水 4、试比较A四者气压值的大小。,A D,B C,乙,低,低,高,高,ABDC,注意,低气压、高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对于同一地区,气压总是近地面要比高空高,H,市区,郊 区,郊 区,热,城市风:

14、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山风,谷风,山谷风,山谷和盆地多夜雨,海 陆,海 陆 风,海 陆,陆风,海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方向:垂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2.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 梯度力,(北半球),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c.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百帕) 1006 1008 1010,F1,F2,b.垂直于风向;,地转偏向力,(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 地面摩擦力,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南半球,F1,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或高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2) 判读风向,a,1、下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