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1926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孩子一起成长各位家长:大家好!能提前和大家在三星认识,9月再次在虎山路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和大家一起聊聊家庭教育与初小衔接,我真是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在对孩子的培育上,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失败与否我们心中自有衡量。所以希望等下我们的交流,大家都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首先来谈谈我们的孩子:有一类我们暂时把他们叫尖子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不管是智商还是学习态度还是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上,都让家长老师基本不用多操心,只要大的方向家长把握好就可以了,但是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是我接手班上的班长,她今年要高考了,也是三星毕

2、业的。初一一学年,初二第一学期她一直是班级、年级的佼佼者,老师家长一直很省心,萧中对她来说小菜一碟,而且她的学习一直很轻松。但是到了初二第二学期后半学期开始成绩开始不稳定忽上忽下,因为她平时就像一个男孩大大咧咧经常与男生打成一片,同学也给她取外号“假小子”,所以老师家长根本不会想到她也早恋了。后来初三她也想在学习上回到原来但一直就学得比较被动比较累,虽然最后她还是考上了萧中,但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再来说说这位男生他是其他班的也是一个佼佼者,原来也是可以考上萧中的,最后中考还是差一点点,虽然最后他还是买进了萧中,这中间过程太曲折。由此可见即使是再优秀的学生,他毕竟还是一个初中生

3、,他还是具有初中生所具有的特质,还是无时无刻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指引。还有一类我们把它叫偏科生由于喜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原因会产生科目的偏好,一类为偏理生,一类为偏文生。在小学里因为主课就两门语文和数学,相对内容也简单,即使你的孩子偏理或偏文都不会在成绩上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初中就大不一样,待会儿我们会看到科目多了,分值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这时如果你的孩子有偏科现象,从结果上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你现在就应该重视的问题,要从正面引导,例如男生可能更爱动脑筋,会觉得背的东西无所谓再加上懒惰,大多数男生会偏理些,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赞扬他的优点,让他发挥优势,他有某方面的优势学习的自信心当然

4、会上升,热情也会高涨,千万不要去打击他的优势,误认为理科已经差不多了最好孩子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文科上。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他的弱课,可以跟他说:“数学最能看出一个人聪不聪明,你数学学得这么好一定能学好英语、语文的。只是你花在这两门课上的时间和方法还不够。”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找些资料,怎样可以学得更轻松,比如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背或诵读英语单词、短句、课文或语文课文、语文的精美语句;或者告诉孩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到最后是几乎不会忘记。每个做家长的可能都有体会,小孩子幼儿时期的记忆力都很好,有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厌其烦的重复看同一本书,这也是符合

5、这个遗忘曲线规律的。即使你的孩子真的记忆力天生不好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比如背英语单词第一天被5个单词,第二天把这5个单词再背一遍再加2个新单词,第三天7个旧单词加2个新单词以此类推,不要怕每天背的单词越来越多,因为其实都是前一天背过的记忆力再差也能背下来,日积月累这方面的问题就能解决。还有女孩子可能可能会偏文一些与男孩子一样父母也应该让她发挥优势,鼓励他的弱课。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点,因为我也是女生,但我很喜欢理科,特别喜欢数学,现在也是教数学的,曾经与这批孩子差不多年龄上初中时也得过滨江区数学竞赛第一名。在我看来绝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冒尖或不理想都是因为没有一股钻劲,表现在作业问题上:想着

6、“做不出的题明天老师会讲的”;表现在课堂上:想着“老师过会儿会讲的”,她们只知道模仿记忆,有的甚至一点也不理解的背下来了,所以永远没有突破。这样的孩子你可以让她多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只知道问,督促她把每题弄懂,家长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天抽一题理科题让孩子讲给你听(其实如果孩子自己理解懂了的题讲讲最多5分钟),不懂的家长也不要急,你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你,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跟孩子一起学(其实家长回过头去看小学初中的知识会容易很多),即便你真的不懂如果你的孩子自信满满的讲的头头是道,那肯定八九不离十,这样每天花5-10分钟会使你的孩子有很大的进步。曾经有这样一位家长很让我感动:一位高桥初中学生的妈妈,有一个

7、星期天的下午她打电话给我说:“有一道数学题我们两想了一上午,用了很多方法实在做不出来了,你帮我们做做。”因为是几何题在电话里说不清,她立马就带着儿子来我家,我一看题目用的是初二的数学知识,他当时是初一还没学,我就大概的跟他们讲解了一下,后来我问他们老师怎么讲的,她说老师说还没学过不用做的。最后这道题他可能要到初二才能巩固但至少比其他同学要印象深刻掌握得更好,而且在思考这道题时所学到的,复习到的知识还有这种钻劲和不放弃的精神远远超过做一道题的功效。这位学生现在在萧中读高一,去年初三他是保送去的萧中。我想他的成功妈妈的功劳也是一大半,妈妈题目也不会做但她无意中培养了儿子的钻研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

8、一个人只要能吃苦坚持不懈,每一件事都能做得很出色。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孜孜不倦的付出。还有一类态度端正,学习很用功,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但是成绩在小学也只能勉强跟上,升到初中后学习会更累,如果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很有可能到初中某一时期他就会开始没有信心,到最后就放弃学习。我们说现在的孩子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能够充分满足的,所以在智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当然个别天生因素之外,那么这部分学生为什么学习也很用功花了精力,花了时间,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终其原因他们的目的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往往误认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作业就是让老师在作业本上打

9、勾,写上好的评语。表现在数学作业上,他就只追求一个最后答案。举个例子:正确算式50*2=100,他呢却是40+60=100,也不知道40、60是什么,只知道答案是100。在课堂上他没有听懂老师讲得新课就急着开始做作业。这部分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得时不时告诉他学习学的是方法,平时也要每天问问你的孩子做错的题,每天坚持一题,问他为什么这样订正,现在孩子还没有定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能扭转,到了初中就比较那改了。况且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应该学习方法,因为在坐的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我们生活中还有用,初中以上的数学基本具体的数学知识除非专门的领域其他都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为什么一直到大学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呢?

10、我们学的就是数学的逻辑思维、数学的推理能力、数学的严密性和数学的思考方法。最后一类在小学成绩就不太跟得上,这类学生也并非脑子笨,只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真的很不好又加上很懒,总想着今天的作业明天做,明天又是明天,他们的明天永远用不完。那么这部分孩子就没得救了吗?初中不是更难了吗?不是的,从刚上初一的新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学习期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势头,即使是在小学表现不尽如意的这部分学生也有从头再来的愿望(待会儿我们也会讲到)。就像我们大人上班一样是新手时总会努力一些干的也多一些,等到老油条了就想着偷懒,小孩子也跟我们一样。家长也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机,为了迎接新的环境现在开

11、始要努力学习为其做准备。但是往往这部分学生是最容易打退堂鼓的,所以他们更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小初衔接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想介绍一种我在小学支教发现的一种好方法,奖励机制(估计这对初一学生也应该有用)。六一班上一开始我接受时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后来采用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根据他们作业的快慢、好坏给加五角星,到期末的时候根据五角星的多少发奖品,现在他们几个的作业基本不用吹了都能基本自觉完成,当然成绩也就跟上了。这里你必须让孩子明确怎样做才能得到奖励,不要让孩子茫然,还有要制定可以完成的任务不然孩子会失去信心,也不要变相的物质奖励。如果到了最坏的结果,家长绞尽

12、脑汁到最后孩子还是放弃了学习,家长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任由其发展会走上歧途,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可以找找孩子的闪光点,比如他的画画很好,唱歌很好,篮球打得很好等等你得让他的精力花在正途上,不然他精力旺盛必定要有地方消耗他会去使坏,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下面我们正式的来了解一下初中:一、 学习科目变了小学生课程设置非常简单,主要是语数,而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发生了变化,具体我们看一下频幕。二、 上学时间更紧张了小学生一天课只有6节课,而且劳逸结合,升入初中后,有8节课且每节课由原来40分钟增加到45分钟,还增加了早读和晚自习,学习时间就增加几个小时。三、 学校环境变了。小学是就近入学,在家里

13、吃住,上学也有家长接送。但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学生就需要住校。即使不住校,上学和放学很多时候也要独立。四、学习难易程度变了。小学注重记忆,只要平时听话,记忆力好,就能成为好学生,而在初中,需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五、 评价标准变了在小学以优、合、待评定,全对是优,错1题甚至错4题也是优,但是在初中是分数制,1题选择题3分,1题填空题4分更能区别差距。六、 老师和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老师以夸奖鼓励为主,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顺境中,遭受挫折少。而初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发生了变化,他们更理性,强调纪律和学习态度

14、,更注重自觉。这样的变化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孩子心理落差的产生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较优秀。但这样的优秀仅局限于本校本年级或本班,进入中学以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而每个学校的教学及德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好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升入初中后,班里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在初中却变成了普通学生;有些在小学成绩差不多的,到初中怎么相差这么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二)孩子作业量负担的不能承受相比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量增加,学科的复杂性和内容深度都大幅增强。小学时期作业动作慢的同学进入初中后,常常会因为作业负担过重,而无法承受初

15、中的学习模式,大量的作业可能致使孩子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业完成的晚导致睡觉晚早上必须起早课堂迷糊听课效率下降作业完成起来遇到困难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晚上作业又做得很晚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部分家长一开始可能还会坚持陪孩子完成作业,但等孩子的成绩下降到使家长也彻底丧失信心时,家长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所以学习方法很重要,家长要引导好。 (三)孩子思维能力的枯竭小学期间作业比较轻松,量少、简单,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都会比较理想。绝大部分家长不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在看待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问题上常

16、常会以过去的经验帮助孩子,然事实证明这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单一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主动找寻各种类型的题型揣摩,是很难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于思维能力的枯竭,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解读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跟不上初中阶段的学习步伐。(四)孩子出现偏科现象进入初中后最容易也是最怕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压力不大,内容又相对简单,学生基本上是轻松快乐的学完。但到了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内容加深,作业量明显加大,大多孩子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加上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及课程的加重,家长、老师、接触的媒体和书籍的影响等,都将有可能促使他们对某一学科产生偏好或厌恶的心理,进而逐渐形成偏科现象。好比一条项链最脆弱的一环往往决定其韧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往往决定其容量,同样,学习上的“弱科”也往往决定着该学生的整体成绩。众所周知,中学时期的每门学科都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如果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偏科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