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1916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要求不相符。答案:C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

2、制C郡县制 D封建礼制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裷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裷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答案:A3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皇帝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 BC 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封建”的含义,也就是封邦建国,由此可知为分封制。而分封的对象是“亲戚”,可知与宗法制相联系。皇帝制和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4“争国本”是明万历年间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争论: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

3、遭到群臣反对,经过近20年的争论,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此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皇帝违反了()A宗法制 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万历皇帝废长立幼”,这违反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遭到群臣的反对。答案:A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由“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宗法制为维系政权服务,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观点;B、C两项表

4、述错误。答案:D6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钱氏族谱”和所学史实可知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关系,指的应该是有助于家族巩固的宗法制度,故选A项。答案:A7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忠孝两全,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度 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分析材料中“忠孝两

5、全”“孝烈将军”所隐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项。答案:C8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 BC D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而郡县制虽然能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但不能消除内乱。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9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A、C、D三

6、项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正确。答案:B10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实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秦伐楚发生在秦朝建立前,根据“黔中郡”的建立,可以得出在秦统一前已经实行郡县制的结论。答案:D1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开创了省制,不同于A、B

7、、C三项中三个朝代的郡县制。答案:D12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来看关键信息即选官标准注重文化素质,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根据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D统治结构职责分明解析:图片展示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皇帝高高在上,统领全局,无人可以制约,故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A、B、D三项均是这一核心的具体表现。答案:C1

8、4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 D行省制解析: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答案:B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

9、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和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1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认识其进步之处应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去正确分析和评价。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本身。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

10、多是贪官污吏。答案:A17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D18

11、“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A汉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由材料中“钱谷之司”、“知州”大量使用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可以判断本题选C项。答案:C1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谏官的职责从评议皇帝得失到评议宰相得失,说明

12、了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允许臣子对其说三道四,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2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解析:胡惟庸曾任宰相,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后,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由此确定B项正确。答案:B21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三公九卿 B中朝C三省六部 D军机处解析:“非内阁比也”,表明这一机构不是内阁。依据“缮写谕旨”,“权一归于上”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故选D项。

13、答案:D22“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尚书令明朝殿阁大学士清朝军机大臣A BC D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担当辅政机要的都是一些地位不高、品级低的官员。而秦朝御史大夫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员,地位和权势都非常高,不属于由低级官员选拔出来承担政务的人,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2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对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废除丞相制,

14、设立殿阁大学士,D项正确。A项是清朝的措施;B项是北宋的集权措施;C项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答案:D24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项属于秦代,C项属于宋代,D项属于元代。答案:B25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解析: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了君权的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军机处的设立。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