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61295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初级中学) 一、一、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教资统考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材的熟悉程度,包括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四部分。2016 年上半年教资考试与往年所不同的是(1)选择题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前 10 道选择题 全部是化学专业知识,后 10 道题目全是教学论题目)。(2)化学专业知识题量增加,难度与往年类似。 以下表格是以 2016 年上半年初中教资考试的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考纲真题 模块比例题型分值比例合计 学科知识运用30% 单项选择题3020.00% 28.67% 简答题138

2、.67% 教学设计30% 单项选择题64.00% 32.00%简答题128.00% 教学设计题3020.00% 教学实施30% 单项选择题2114.00% 27.33% 案例分析题2013.33% 教学评价10% 单项选择题32.00% 12.00% 诊断题1510.00%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 40% 非选择题 60% 150100% 单项选择题 40% 非选择题 60% (一)题型题量(一)题型题量 题型题号题量分值总分考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1202060 150120 简答题2122225 诊断题23115 案例分析题24120 教学设计题25130 (二)考点分布(二)考点分布 1化

3、学专业知识考点分布 分析历次真题发现化学专业知识只出现在选择题中,分值在 921 分徘徊,几年占比尤其高,占了 30 分, 以初高中知识为主,大学知识一般只考察 1 道题;以下是关于化学专业知识的考点分布及对比表,从表中可以 充分证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根据图表对重点考查内容重点复习。 说明:表中溶液 部分包括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离子大小的比较,pH 的相关知识,电解质溶液等;大学无 机 部分包括电子跃迁,电动势,热力学,沉淀平衡部分;大学有机 部分包括有机反应(如水解,溴代反应,亲 电加成,亲核加成等)速率的快慢顺序,所给化合物沸点的高低顺序。 2教学能力考点分布 教学能力

4、部分所占分值高达 129141 分 ,从考纲可以看出,化学教学知识部分和教学设计部分重合交叉 较 多,化学教学知识部分与教学实施部分重合交叉较多,故复习过程中对交叉考点进行重点复习。历年次考试中 教学能力题目(包括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学知识)考点都比较稳定,变化不大。以下是关于教学能力考点分 布及对比表: 由于教学能力部分所占分值甚大,希望考生重视教学论的复习。 (三)备考指导(三)备考指导 1教学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特将历次考查重点 呈现如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考 23 道选择题) 教学目标(考 12 道选择题) 教学评价(考 1 道选择题) 化学发展史及

5、前景(考 12 道选择题) 教学设计(最后一道大题,30 分) 2化学专业知识: 实验操作 化学平衡 氧化还原 大学无机部分重点考查分子轨道,电动势,热力学,沉淀平衡部分 大学有机部分重点考查有机反应(如水解,溴代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所给化合物沸点的高低顺序 二、二、典型真题典型真题 1教学能力: 【2014 年下选择题】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B物质构成的奥秘 C我们周围的空气D化学物质与健康 【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一级主题有 5 个,分别为:科学探究、身 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

6、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点评:关于新课标内容每年必考,且此题又出现在了 2015 年上半年教资统考第 5 题,所以要作为重点复习 考点。 【2015 年上选择题】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答案】C。解析: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与其达成的结果,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 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评:关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考点也是每年必考,2014 年下半年教资统考第 6 题曾考查课程目标,预 测还会出现类似题目。 【2

7、014 年下选择题】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下列不属于 “三序”之一的是()。 A.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 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C.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D.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 【答案】D。解析: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以及现有知识,而与身体状况无关。 点评:关于“三序”的问题又出现在 2015 年上半年的高中部分选择题第 6 题,有可能还要继续考察,望重 点复习。 【2016 年上选择题】下列对于活动表现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但不能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B.既可以评价认知性学习目标,也可以评价技能性学

8、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C.活动表现评价一定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活动后进行 D.活动表现评价只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答案】B。解析: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所以不仅仅老师评价,学生可以自我评价。所以 A 错误,其评价 不仅仅在活动中,还可以在活动后,并且不仅仅评价活动中,还评价活动后,所以 C、D 错误,活动表现评价 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这就包括学生活动 的的目标,也就是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所以 B 正确。

9、 点评:教学评价每年必考一道选择题,关于各种评价方式及其特征须要牢记。 【2015 年上选择题】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 【答案】A。解析: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 的表现。 点评:关于动机,兴趣,内部力量等近两年考查较多。 【2016 年上选择题】下列不属于科学能力探究要素的是()。 A.猜想与假设B.表达与交流C.练习与复述D.反思与评价 【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的要素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所以选择 C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

10、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关于科学探究的考查是必考的,考生需多留心。 【2016 年上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标准为:“认识常见 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建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材料二材料二 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材料三材料三 教科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呈现的内容 材料四材料四 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要求: 设计“三维”教学目标。(6 分)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4 分)

11、 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展示、总结)。(16 分) 设计教学板书。(4 分) 【参考答案】解析: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明确酸碱中和的概念。(1 分)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对实际问题作出简单解释。(1 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1 分)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渗透合作的意识。(1 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用好化学的积极情感。(1 分) 2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1 分

12、) (2)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2 分)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2 分)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3)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 分) 通过魔术“变色的玫瑰花”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魔术过程玫瑰花是教师用手折的玫瑰花,上课之前用酚酞溶液处理过,上课的时候在玫瑰花上喷氢氧 化钠溶液,玫瑰花变红,再喷稀盐酸,红色退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展示: 这个魔术的过程中老师用到溶液就是酸和碱的溶液,玫瑰花变色的魔术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进 而讲解酸和碱的性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方程式:NaOH+HCl=NaC

13、l+H2O(2 分) 学生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这时候出现和玫瑰花变色的不同的现象,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真的 发生了反应吗?如果发生反应,那么该反应会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所发生的反应。由 此,生成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欲望。(2 分)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能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之前学过许多反 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就没有现象,但是依然发生了反应。要想证 明酸碱发生了反应,就需要找到一个第三者来证实,进而思考玫瑰花

14、先变红是什么物质引起的?引出酸碱可以 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2 分)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那刚才学生实验可以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来充分证明酸碱是发生反应的。学生活动:小组 内活动,讨论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验证酸碱反应,并做汇报。(2 分) 改进实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 2 滴酚酞,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2)取一支试管, 先加入 2 滴酚酞,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3)取一支试管,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加入 2 滴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 液。(2 分)

15、 学生会对实验进行多种改进,并做出汇报说明。 引导学生意识到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 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要看到现象的本质。(2 分) 巩固概念: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出示类似的反应,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观察反应的产物,归纳总结出 完整的中和反应的概念, Ca(OH)2+HCl= NaOH+H2SO4= 具体分析:得出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 NaCl、CaCl2、Na2SO4的组成,得出盐的 概念:像 NaCl 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小结】酸碱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2)盐 【作业

16、】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解决:(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 (2 分) (4)设计教学板书(4 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盐:像 NaCl、CaCl2、Na2SO4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2化学专业知识: 【2015 年上选择题】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伽德罗D.汤姆生 【答案】D。解析: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 荷比 e/m,式中,e 为电荷值,m 为质量。还证明了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荷电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于是汤姆生就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玻璃 发光的原因是由于这种微粒子以极大的动能冲击管壁而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