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125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专题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选择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所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

2、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

3、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家喻户晓雷厉风行故步自封千篇一律B家喻户晓大张旗鼓抱残守缺众口一词C耳熟能详大张旗鼓抱残守缺千篇一律D耳熟能详雷厉风行故步自封众口一词答案C解析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千篇一律: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众口一词:形容许多

4、人说同样的话。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答案C解析A项“也被印证了”,被动句使用不对。B、D两项“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而且D项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造成语言不连贯。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5、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D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答案D解析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句叙述主体应保持一致,A、B两项表述不当;另外,A、C两项将“同时”放到句子中间,语意不畅,故选D。4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A七夕元宵重阳中秋B七夕重阳元宵中秋C中秋重阳元宵七夕D中秋

6、元宵重阳七夕答案A5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A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重阳节B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寒食节端午节C元宵节中秋节春节重阳节寒食节D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答案C解析注意各节日的风俗。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元夕即元宵节;“共婵娟”是中秋;“新桃换旧符”是春节;“登高”是重阳;“子推”是寒食。6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A一年滴

7、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答案B解析B项诗句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社。A项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可以看出描写的是除夕。C项诗句描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习俗。D项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俗。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终于申遗成功了。_,_。_,_,_,_。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

8、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ABCD答案D解析文段介绍的是“二十四节气”。分析所给的六句话可知:和联系最紧密,表述“二十四节气”“是什么”;表述“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或者说是“意义”。从逻辑上说,在前,在后。根据个人、历法、民族的逻辑顺序,可知为正确顺序。故选D。二、阅读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诗心,需要被激活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

9、。暌违一年,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

10、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蒙曼: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诗心不死,诗情犹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浸润的时候,我们

11、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进诗词深处,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现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记者:“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他们讲述着自己的诗意人生。和选手接触的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蒙曼:节目之所以叫“中国诗词大会”,说明答题、夺冠并不是主要的,追求的是以诗会友的精神传统,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第一场出现的小学教师刘泽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刘老师是

12、农村孩子,家境不好,小时候家中仅有的一本书是毛主席的诗词集,这就成了他的文学启蒙书,也让他爱上了诗词这种文学形式。高中毕业后,刘老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建筑工地打工养家。但他是个特殊的农民工,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背诵唐诗宋词。从背诵到创作,刘老师的才华被县里领导发现,要给他安排一个秘书之类的职位。但刘老师坚持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诗。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记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努力点燃别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诗意人生。记者:“为什么要背诗?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说。但在紧张的生活之

13、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蒙曼:每个人和诗结缘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因为读唐诗故事喜欢上了中国诗词,我喜欢把诗文和它背后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可以经由更多的方式亲近传统文化,还可以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我们的诗词大会是一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发几十万跟帖也是一个例子。诗歌,不长。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当你拿起一篇五言绝句,

14、仅仅二十个字,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让你沉静下来,感受你和古人之间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所以,我理解的诗教,不是简单的背诗,而是体悟诗中的美,因此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这就是善。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康震: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说是古典,其实并不古,因为诗词形式在信息时代并不过时,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元素,它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典之古常常为今日之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经历了

15、上千年的时空转换,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感受古典美的全部魅力。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这是一个普及、传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民间共同推动,形成合力,使中国诗词教育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选自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8下列不属于两位嘉宾提出的激活“诗心”的方式的一项是(3分)()A在紧张的生活中,利用零星时间阅读诗词,用心感受诗词的魅力。B走进诗词深处,与诗人对话,享受诗词的美,做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C研究诗词的学者精彩阐释,为人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D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和民间齐心协力,更好地普及传播诗词文化。答案B解析“享受诗词的美,做文化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