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1221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气体概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有害无机气体的测定,分类: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单纯性、化学性 一、刺激性气体 (一)、定义:是一类对机体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化学物。 常见的种类:氯、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危害:化工主要中毒病因和死因之一。 也常因泄漏造成居民集体中毒。 (二)、致病作用: 病变部位 病变程度: 主要取决于毒物的 溶解度 浓度 致病作用类型:两类 1、急性作用:短时高浓度吸入和接触引起的病变。多发生于泄漏或喷溅事故。,(1)局部炎症:短时高浓度吸入或接触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主要在接触的局部或上呼吸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如:氯气、氨气等 急性眼结膜、角膜炎 或

2、角膜腐蚀脱落,咽喉痉挛水肿,皮肤烧勺伤等。 (2)全身中毒:吸入刺激性气体,尤其是水溶性小的气体,可达到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易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等损害。 如:光气、氮氧化物等。,1)气体中毒: 引起支气管周围炎、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 2)复合伤: 引起中毒并伴有其他损伤,如氯磺酸吸入中毒伴皮肤化学灼伤。 3)多脏器损伤: 可直接或继发损害多个脏器或系统,并发症与继发症,如中毒性肺水肿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及肾功 能衰竭。 ( 3)变态反应: 如氯气和二异氰酸变态反应性哮喘性支气管炎。

3、2、慢性损害:长期低浓度刺激性气体接触可以引起慢性炎症。 如: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 炎、牙齿酸蚀症、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对健康的最大威胁:中毒性肺水肿。 (三)中毒性肺水肿。 1、发病机制: 刺激性气体肺泡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间质和肺泡水分淤滞。深达肺泡的刺激性气体直接损害肺泡、型上皮细胞和流向肺泡肺泡与肺毛细血管损伤。 神经因素 刺激性气体血管活性物质,如5一羟色胺、组胺酸等大量释放。,交感神经兴奋淋巴回流受阻,毛细 血管的液体渗出。 缺氧因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肺泡缩小;肺泡与肺间质 液体淤滞等改变肺泡血流不能充分 氧合动脉血氧分压。缺氧毛细 血管痉挛和压力肺水肿加速发

4、展 ;持续氧分压 进行性低氧血症 和多脏器损伤。,2、临床表现:据病程分四期 (1)刺激期 可有程度和持续时间不等的呼吸道刺 激症状和全身反应,如咳嗽、胸闷、气急、 头晕、恶心、呕吐等。水溶性小的刺激性 气体症状常不明显。 (2)潜伏期 自觉症状或消失,但潜在病理变化 仍在发展,属“假愈期”,特别水溶性小的 刺激性气体,易出现刺激症状减轻的假象。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刺激性气体的溶解度和,浓度,一般为28小时,水溶性小的可达 3648小时,甚至72小时。 (3)水肿期 剧咳、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咯大量 粉红色泡沫性痰。面色苍白,指端口唇明 显紫绀,脉搏、呼吸频数,血压,两肺 满布湿罗音,体温,白细

5、胞总数,氧 分压。X线肺野透亮度、肺纹理、增 粗、紊乱;两肺呈散在或局限性边缘模糊 点片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或云絮状阴 影,有的可融合成状如蝴蝶的大片状阴影。,(4)恢复期 一般3一4天症状减轻,711天可基 本恢复。较重的中毒性肺水肿可后遗肺纹 阴影增深和肺功能障碍。 附: 刺激性气体 直接刺激 神经体液反射 表层物质破坏 肺泡渗性 肺血管、淋巴管痉挛 肺泡缩小气压 毛细血管透性 肺水肿 血容量 缺氧 休克 中毒性肺水肿发病机理图示,3、诊断及诊断标准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断依据: 短时高浓度刺激性气体接触史; 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综合 X线胸片或胸透; 分析 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 (1)

6、刺激反应: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无 阳性体征。 (2)轻度中毒:刺激与炎症 +两肺有干罗音 和哮鸣音,或少量湿罗音; X 线胸片符合支气管炎和支气管 周围炎表现。,(3)中度中毒:明显呼吸系症状,两肺有干 或 湿罗音; X线胸片显示支气管 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 泡性肺水肿表现。 (4)重度中毒:典型肺水肿症状体征或出现 严重并发症,如:气胸喉头水肿 及窒息等; X线胸片显示严重肺 炎或肺泡性肺水肿改变。 (四)预防与控制 常由于突发性事故造成群体性中毒和死亡,预防控制的重点是消除事故隐患,早期发现和预防重度中毒,加强现场急救,预防控制并发症。,1病因控制 (1)消除事故隐患,控制接触水

7、平: 生产设备防腐蚀、经常检修,做好防爆、防火、防止跑、冒、滴、漏。 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密闭及吸出式通风,做好废气的回收和利用。 定期环境检测,及时发现刺激性气体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与自我保健意识。职工上岗前安全培训,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衣帽和防毒口罩。,(2)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控制毒物吸收: 防止毒物继续进入,尽快脱离接触现场,进入空气新鲜地带,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立即对接触部位皮肤、眼进行清洗或中和解毒,并视吸入或接触气体的酸碱性,分别以35碳酸氢钠或硼酸、柠檬酸冲洗,或湿敷,或呼吸道雾化吸入。 有潜在事故隐患的作业,

8、应配置急救设备,如防毒面具、冲洗设备等,开展急救,训练,并定期对急救设备和防毒面具进行维修和有效性检验。 2预防和早期检出重度中毒 依据接触刺激性气体的性质、与事故现场的距离、风向及接触时间,估算吸入剂量,结合症状与体征,对接触人群中可能发生肺水肿者,进行密切观察至少4872小时,绝对休息,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和地塞米松等处理;对可能发生喉头水肿或痉挛导致窒息者,进行及时处理。,3治疗与预防并发症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主要危害是肺水肿, 其病情急、变化快,积极防治肺水肿是抢 救的关键,并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控 制肺水肿的发展,预防脑水肿及多脏器损害。 (1)通气吸氧纠正缺氧: 视缺氧程度,

9、吸氧。面罩给氧或 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注意防止正压呼吸发 生气胸和纵隔气肿。 二甲基硅酮消泡气雾剂雾化吸入。 支气管痉挛和喉头痉挛者,使用,支气管解痉剂。 大量泡沫性痰或粘膜坏死组织堵塞气道 时,即行吸出或气管切开吸出。 (2)及早、短程、足量使用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等。 (3)限制静脉补液量,保持出入量负平衡。 (4)合理应用利尿剂、脱水剂,减少肺循环 血容量,同时注意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和电解质 紊乱。 (5)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二、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 定义:凡能引起肺内氧分压降低,组织内利用氧的能力下降,运输氧的功能障碍的一类气体。 特点:使人窒息。

10、 (一)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 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因在空气中含量高,使肺内氧分压下降,导致机体缺氧窒息。例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2化学窒息性气体 主要能对血流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窒息缺氧。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中毒。 (二)毒理和临床表现 1一氧化碳(CO) CO + Hb HbCO 亲和力 HbCO HbO2 3O0倍 解离速度 HbCO HbO2 3600倍,(1)CO所致组织缺氧及其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HbCO饱和度:空气中 CO浓度愈高,肺泡气中 CO分压愈大,血液中 HbCO饱和

11、度愈高。 吸入空气中氧和CO分压:吸入高氧分压气体,可加速HbCO解离和CO排出。 每分钟肺通气量:劳动量大、空气和血液中CO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HbCO动脉血氧量对缺氧最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供应障碍,使大脑和基底神经节,尤其是苍白球和黑质发生变性、软化或坏死,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主要为中枢神经、心血管以及血液系统3 方面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短暂昏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昏迷,皮肤 粘膜呈樱桃红色。 重者并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心肌损害、 呼吸衰竭。出现以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症状精 神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CO神经精神后发症 或迟发脑病。,(3)慢性中毒

12、临床表现 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以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常 见。 CO 缺氧 心肌受损 冠状动脉供血,2.硫化氢(H2S) 具有腐蛋臭味的可燃性气体,易积聚 在低洼处。 (1)对机体的毒作用 局部刺激作用 H2S与粘膜表面钠作 用,生成硫化钠 局部强烈的刺激和腐 蚀作用; 全身作用 H2S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 的三价铁和谷胱苷肽结合,抑制细胞呼吸 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干扰细胞内的 氧化还原过程和能量供应 组织缺氧。,(2)临床表现 低浓度接触主要表现为眼和呼吸道刺 激症状; 中浓度(200-300mgm3)除眼和呼吸 道刺激症状外,并表现出一系列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如

13、头昏、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意 识障碍等; 高浓度(700mgm3) 以中枢神经系 统损害为主的症状,并可引起结膜炎和角膜 溃疡,支气管炎,甚至发生中毒性肺炎和肺 水肿。 极高浓度(900mgm3),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和心脏骤停,发生“电击样” 死亡。 3氰化氢(HCN)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高浓度可经皮肤吸 收,HCN也可经消化道吸收。 毒作用机理:CN 可抑制多种酶,主要 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干扰细胞 色素电子传递,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血液中 的氧,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呼吸和循环中 枢损害。,附: 毒理学机制 1、代谢: CN 部分原形 与G结合 大部分在肝(硫CN酶) 甘A

14、A VitB12 组织与P450-Fe结合 硫CN盐 尿排 2、毒性:剧毒,速效,原浆毒。 3、中毒机理: CN+ P450-Fe P450-Fe-CN 阻断生物氧化的电子传递 C内窒息。,临床表现: 头痛、头昏或意识丧失;胸闷或呼吸 浅表频数;血压 ;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痉 挛或阵发性抽搐;高浓度或大剂量摄入,可 引起呼吸和心脏骤停,发生“闪电样”死 亡。 (三)诊断 1病因诊断 窒息性气体所致急性窒 息的重要特征是意识障碍、突然昏倒,需,排除心脑血管意外和中暑,判定窒息病因, 以采取正确的急救和预防对策。 (1)接触窒息性气体的判断: 分析生产过程和环境中的原料、中间产 品、成品“三废”的性

15、质。 (2)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 发病骤急,突然昏倒,即“闪电样”发病 。粘膜刺激症状、皮肤粘膜颜色和紫绀。,(3)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 群体发病,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与排 除心、脑血管意外和中暑。 2诊断标准 (以急性CO中毒为例): (1)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 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消失者。 (2)轻度中毒: 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 迷者。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10。 (3)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外,表现出浅至中度 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血液中HbCO浓度可高于30% (4)重度中毒: 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 表现者: a脑水肿; b休克或严重心肌损害; c 肺水肿; d呼吸衰竭; e上消化道出血; f脑局灶损害,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