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道二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1061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之道二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道家之道二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道家之道二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道家之道二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道家之道二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家之道二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之道二剖析.(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家之道(二) 于惠玲,道家求道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道家修道的层次,一、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道家修道的层次,“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自然”一词的含义:,1、自成自如。具体来说,“自”指“自己”;古人称:“然,成也。”又说:“然,如是也。”所以,“自然”意思就是“自成自如”。“道法自然”,就是道法自成自如。这是“自然”一词的原本意思。,2、自然而然。引申而言,天地是法道的,道法自然,所以天地在本质上也是法自然。天地法自 然,就是天地以

2、自然而然的状态存在。,3、顺其自然。进一步引申到人,对人而言,就是顺其自然,即“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陈鼓应语),道-顺其自然,据说迪斯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不觉大喜过望。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一、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道家修道的层次

3、,一则禅宗公案 有源禅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一、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道家修道的层次,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

4、ng right in front of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一、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道家修道的层次 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郭囊驼的种树之道:,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由种树之道,你可否想到育人之道?,庄子小故事两则,无用之用,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

5、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第3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 “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49章),“知鱼乐”之辩,本文以故事为载体,以庄子与惠子辩论的方式讨论了一个命题,由庄子提出这一论题:,按你的逻辑,你不是我,怎 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对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你怎

6、么知道鱼快乐,那么你也不是鱼,所 以你也不知道鱼快乐,这不全了?,你怎那么糊涂?你不是问我 “安知鱼乐”吗?说明你已知道我 是知鱼快乐的,你不是明知故问 吗?不过,我还是告诉你吧,我 是在濠河岸上知道鱼快乐的。,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出在哪儿呢?,你问我怎么知道,这说明你知道我知道,知道了还问,那么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河上知道的。问题就出在此。,鱼是快乐的庄子首先提出了命题,其实庄子不过发句感叹。,“知鱼乐”之辩回放,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惠子是讲逻辑的名家,既然给出了命题,就要证明。惠子便以反问的方式,要求庄子给出证明。,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7、之身,用惠子的逻辑反问惠子。 至此为止,两人的逻辑都无漏洞。,正是这样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所以要你证明啊。看起来,你不是鱼,因此不会知道鱼是否快乐。惠子来个顺其自然,也很合逻辑。,“道”究竟在哪里?,东郭子曾经去问庄子:“道在哪儿呢?” 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没听懂,说:“你总要说出一个地方来。” 庄子便随口说:“在蝼蚁。” 东郭子挺不满,说:“道就这么卑下吗?” 庄子又说:“在草稗。” 东郭子更加不满了:为什么道就更加卑下了呢? 庄子就更没好气了,说:“在瓦砾。” 东郭子更加痛苦了:“怎么越说越卑下啊?” 庄子实在烦了,就说:“在屎溺。” 这下东郭子终于不说

8、话了。,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犭希 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道”究竟在哪里?,“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老子三十四章 “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管子内业 “道在迩而求诸远 , 事在易而求诸难。 ”孟子离娄上,“道”究竟在哪里?,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

9、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悟道以后,会怎么样呢?,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老子这样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十五章,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老子也这样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10、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七十八章,儒、佛、道三家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

11、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你如何看待“以柔克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 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故事一则,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

12、“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为什么柔弱胜过刚强?,一、从品质上看,柔弱更有利于生存。做人低调,有话好好说,被人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二、从谋略上看,柔弱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 三、从人心上看,柔

13、弱能够积聚、激发更大的力量。 忍让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好感,可以免于树敌,可以有利于和谐相处。,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庄子这样讲: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庄子秋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知北游,庄 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逍遥游),有待与无待 “列子御

14、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为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你对自由如何认识? 道家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自由? 外化而内不化,顺人而不失己,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等等。,思考与讨论,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乘天地

15、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二 乘云御龙,游乎四海 道家自由观,至 人 无 己 神 人 无 功 圣 人 无 名,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曳尾涂中,乌龟的选择,留骨而贵,曳尾于涂中,生 死 贵(威福) 贱 (困厄) 受制 自由 为有国者所羁 灵魂的自由 为名利所累 人格的独立,厌恶 鄙弃 追求 捍卫 “乌龟的选择”,反映了庄子的自由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

16、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