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027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得到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学方法转变滞后,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考试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教考不够统一的现象。特别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目的性阅读方面做的不够,而二、又注重对目的性阅读的考察。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并结合高考语文阅读要求来说,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

2、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考语文阅读体的考试成绩。 二、高中语文新课标和高考语文考试对阅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2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

3、的性阅读。 1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特点。 2阅读的面宽了,阅读能力覆盖广了。 3着眼于通过阅读实践来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4体现了全新的阅读价值观。 (1)树立新的学习观,建立主人翁意识。 (2)注重个性化阅读,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3)注重审美体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注重积累,注重文化积淀。 现在高考语文考试则注重对科技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实用文体阅读的考察,侧重对目的性阅读的考察。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 三、如何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目的性阅读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要从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发

4、展到目的性阅读。第一步、个性化阅读 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3斯基说:“30 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 第二步、探究性阅读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

5、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步、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 ,尤其是对解题思

6、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4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

7、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确立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 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有更5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把目的性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高考语文阅读考试要求相接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