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932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活”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语文教学实施需从“乐” 、 “ 情” 、 “美” 、 “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 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其乐融融。 一、 “活”字教学的时代意义 首先从时代目标要求看:“活”字教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诚如语文教学大纲所说:“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 。因而,语文教师“活”字教学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四化”大

2、业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言。 其次从教改科研成果看:“活”字教学又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 “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做“活” 。所以我认为“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 最后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活”字教学更具有紧迫性。至今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2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 讲风过浓,越俎代庖; 有的教师死抱着“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 师生疲于奔命,捉襟见

3、肘; 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 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研讨的“难点”和“热点” 。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以肯定地说, 语文教师“活”字教学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 二、 “活”字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原理 1、 “乐”是活的教学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 使人加快

4、获得知识的进程。 论语雍也篇 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 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 2.“情”是活的教学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马丁伦说过,“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把课教活,“感情丰富”3是必不可少的。 “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 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

5、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 3、 “美”是活的教学完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对教者而言,教态大方自然潇洒, 板书简明美观巧妙, 语言纯洁幽默诙谐,韵味无穷是美; 对学生而言, 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 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作文可体验美、创造美,要努力使双边活动配合默契, 引人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美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谓妙不可言, 美不胜收。 4、 “智”是活的教学保证。 “活”字教学就得

6、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而应把学生推上主人公的宝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而不是“主角”, 而且还得根据“主体”发挥情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就对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非凡的应变能力。 三、 “活”字教学实施的探究 1、 “多功能”合作法。课堂 40 分钟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 “多功能”协调、4“立体”式渗透。语文教师在授课程序设计方面要兼顾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学法思路。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语

7、文课,真正在主战场上打好提高学习效率的攻坚战。 2、问题情境创设法。书是靠学生自己去读懂的,教会学生读书可受用一辈子,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个例子而已。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 ,触处自引申。 ”以启发式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仍止步于“我问你答,我启你发”的浅层次上,结果学生的主动性、求异性都受到伤害。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而不发,跃如也” 。教师们不妨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 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先想、多想。 3、社会课堂渗透法。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变封闭式开放式,使小课堂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扩大信息量,创造机会,增加实践,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知识技能,弥补小课堂之不足。 总之,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陶冶情操 ,力求自己达到变教为学、会教会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