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8540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知识导引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分类: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前者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规模较小;后者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地形的影响(1)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2)南方丘陵

2、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尤为深刻。(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3地形的影响:平

3、原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交通线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工程造价较高。4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这说明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减弱,而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增强。探究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核心归纳不同的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

4、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拓展延伸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具体如下表:地区聚

5、落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城市区位与河流的关系城市区位形成原因举例河流水运的起点通航河段上游的起点,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的形成江西赣州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与中转重庆、武汉河口处便利的河海联运上海、新奥尔良、鹿特丹过河点河流与铁路或公路的交会处,吸引大量的人流与物流在此集聚南京、伦敦应用体验如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

6、原面上 D凉爽的高山地区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C土壤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解析:第1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该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读图可知,城镇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这里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第2题,由图可知,西藏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水源充足。答案:1.B2.A如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地质因素 B地形因素C气候因素 D河流因素4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

7、城镇的是 ()A甲B乙 C丙D丁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第4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答案:3.D4.A探究点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核心归纳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低些,成本也较低河网密布的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布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路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平原地

8、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交通线路成本大平原地区密度较大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拓展延伸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交通线路的分布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具体

9、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曾经是影响交通线路最主要的因素,现在仍是影响交通线路的重要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应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0、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区、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建设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铁路

11、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例如,上图中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因为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应用体验1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

12、路每百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80年代)。读后分析回答问题。地形类型土石方(104m3)桥梁(延长m) 隧道(延长m)造价(万元)A3524无6070B111245106170200(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_为平原地形,_为山区地形。(2)在_(填字母)处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_分布;在_(填字母)处修路限制性因素较多,交通线路建设要尽量与等高线_,多呈“_”字形。(3)A地形在我国_(北方/南方)地区分布较广,B地形聚落位于_,特点主要是_。(4)_(填字母)地形修路的技术要求高;_(填字母)地形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

13、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限制较多,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造价较高。因此,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答案:(1)AB(2)A网状B平行之(3)北方河谷两岸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4)BB2读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形状呈_形,这样修建的目的是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线延伸,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3)一般来说,在山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若无特殊需要,通常会把线路选建在_等地形部位上。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公路AH段线路的形状呈“之”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