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834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摘要本文本着一个“激” “引” “放” “活”的原则,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是激发兴趣。 ”引”是放手引导, ”放”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自由创新, ”活”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营造情景激发兴趣,走出课本再现生活,开展活动活跃思维,师生换位拓宽空间。 “兴趣 ”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里因素。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做好一个“媒人” ,介绍学生主动与课本认识。

2、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许有不少人赞成利用直观教具,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我认为直观教具也有它的局限性,繁琐的直观教具会过多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具本身而不是知识本身。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除此以外,教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2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

3、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以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向一身西服着装的我,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 “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以次导游” “导游?导什麽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 ”游鸟的天堂呀” 。我说, ”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另外在教学第一场

4、雪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这样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多数教师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等。是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3松的学习新知识。 二、走出课本再现生活 不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还是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中,要去的最好

5、的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 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任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有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我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6、,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待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我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出乎意料,不久就有学生向我汇报:“老师,我调查的地方乱扔垃圾的少了。 ”“我们调查的地方,折树枝的少了。 ”这时的学生兴致高涨,为自己的做法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感到兴奋不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4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受教师的指使,他们只是站

7、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师生换位同教同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现在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 “淘汰教育” ,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

8、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四、开展活动、拓宽空间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想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5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

9、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在教学 草船借箭是,我以辩论会的形式来学习的。在略讲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你最喜欢哪一个?立刻全班学生分成三派,当然也有哪派都不是的,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小记者”的采访,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辩论会一开始提到诸葛亮,立刻就有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斤斤计较” 。一听涉及到周瑜, ”周瑜”一方的学生立刻反驳:”据我所查资料得知,诸葛亮曾多

10、次在周瑜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惹得周瑜很不高兴,所以才设计为难他” 。 ”我认为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 。 ”不对,我认为鲁肃在这里犯了一个大罪,欺君瞒上,不该隐瞒真实情况” 。此节辩论会开的非常成功。为了这节辩论会,学生课下不惜牺牲玩的时间搜集资料。辩论会结束后,我有组织班内的”小记者”对那些旁听者进行采访,他们竟也说的头头是道。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我建议每位教师不妨多做几次学生,你会受益匪浅。 6另外,为了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我还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事先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做一回”演员” ,表演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没想到,学生竟准备得特别充分,每个角色还做了头饰,虽然手法粗糙,但仍能看出孩子们在课下士多么认真的去做。表演的有声有色,而且还添加了连课本都没有的内容,如:老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把狐狸给吃掉了。借此还讲出一个道理:像狐狸这样仗势欺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实践证明,我这套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很大作用。不难看出,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