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830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会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

2、,使学生乐于阅读。 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 2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

3、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这时,孩子们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地把课文读完。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 特别是作者写“花开” ,用了许多动词,如吹、绽开、醒来、怒放、苏醒、舒展等,读得会更

4、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是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可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能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3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可让孩子们采用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

5、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 ,可让孩子们做“捡” 、 “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画面的波纹,体会“激”的意思。抓住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书读这一部分。 2.联系上下文,设计训练,加深理解。 如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中有一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教学时,先让大家细读这一段,找出哪些句子讲了“坚固”。同学们会从桥的材料、桥的设计、桥的作用等方面,知道桥的坚固。再找出描写“美观”的句子:有的有的 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体会到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知道这样写的好处。这样既挖掘了

6、每个孩子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学会了用关联词语说话,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3.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学生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4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出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 。这样读起课文来就会

7、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三、欣赏课文精华,体会语感精读 “精读 ”是指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精华,再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要从中知道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体会、品味语感,从而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对名著要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精华所在。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初读、细读、精读三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割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要重视阅读教学策略,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对提高阅读能力、朗读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