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694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摘要: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求异质疑 创新潜能 实验教学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了一种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也就是农村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学习物理。作为教师我深感压力的巨大。我认为:要改变这种困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他们爱学物理的好习惯,这将对学生学好物理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2、方面着手: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课堂上,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序言一课上,我除用一些生动的语句、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绚丽多姿的物理世界外,还用一些精彩的演示实验,如“杯水倒置” “纸盒烧水”等,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新的境地,使学生感到物理这门课既重要、又新奇,既有趣、又有用,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引发出愉快、乐学的情感,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2学生有疑问, 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 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以培养学生的问

3、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力。例如:在我指导学生观察平面境时,一位学生偶然发现物体在平面境中形成两个像,由此提出“物体在平面境中不一定形成一个像”的问题,面对这一突然再现的非正常结论的提问,我没有简单生硬地予以否定, 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 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于是, 我积极鼓励学生再进一步去观察, 结果发现, 这两个像 ,一个清晰,一个模糊, 清晰的像离物体较远,模糊的像离物体较近,当物体离平面境较远时, 这两个像几乎是重合的。我及时地表扬了他的发现,鼓励他用光学知识在课后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后来,他通过继续思考, 终于借助几何光路图,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发现叠影现象跟镜面具有

4、一定厚度有关。从这个学生一次偶然的发现,我们做了一个十分有益的创造性工作。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压强公式的推导,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压强”这个新概念,并能正确理解和牢记压强公式, 我提出 :“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表面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同学们的回答各异。我举例说:用相同的压力 (如 50 牛顿),用巴掌推你一下,用拳头推你一下, 用指头推你一下,用针尖刺你一下,感觉一样吗?学生很容易答出:感觉不一样, 因为受力面积不同。然后我再演示: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压

5、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学生3通过动手、动脑、分析、综合找出规律,得出公式,这样就会理解深、记得牢。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培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潜能,人人都能成才。例如: 一些学习成绩差的男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还喜欢搞点小制作、小创造。对他们,我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 在顺应和满足他们个性发展需要时, 启发他们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进行小制作和小创造。其中有几个学生参加了县电工竞赛,安装照明电路, 还获得了一等奖。兴趣的驱使使他们的物理成绩提高很快。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待那些新奇的事物很敏感,一种现象、一个演示、一段故事、一幅挂图都会激发他

6、们的兴趣。我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意适时地做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有趣实验, 效果非常好。如在学习“杠杆”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拔钉比赛,女生用羊角锤, 男生用手,结果女胜男负。我便抓住时机提问:“为什么女同学用羊角锤能轻而易举地将钉拔出? 为什么千斤顶能把汽车顶起?”课堂一开始,学生即兴趣盎然 ,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为学好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做到“察言观色”,善于“驾驭”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需要。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握提问技巧, 控制练习和考核的尺度,使学生尽可能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