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56078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5.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七年制)(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体内过程 速率过程 意义 指导合理用药;间接反映药效;指导新药研发。,新药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早期阶段进行药动学评估筛选。,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游离型药物,体循环,结合型药物,代谢物,连续、同步,给药部位,药物,生物转化,体外,ADME系统,转运=A+D+E 转化=M 消除= M+E,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 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四、药物的代谢 五、药物的排泄,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亲水端,疏水端,内在蛋白,表在蛋白,可能的

2、跨膜转运方式?,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分: 非载体转运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简单扩散,最常见最重要 属被动转运 “被动扩散” 特点: 非极性/脂溶性药物 “脂溶扩散” 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需载体、无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浓度差、理化性质(溶解度、解离度) 弱酸/碱性药物 非解离型和解离型,解离度与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HA H+ + A-,HA H+ + A-,B + H+ BH+,B + H+ BH+,非解离型 跨膜转运,解离型 离子障,解离度影响跨膜转运!,解离度计算Handerson Hasselbalch公式,B + H+ BH+

3、Ka = pKa = pH + lg lg =pKa pH = 10 pKa pH,H+ B,BH+ ,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体液pH值对弱酸/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酸性(HA),50,100,分子型药物浓度(%),-3 -2 -1 0 1 2 3,低pH,高pH,pH-pKa,体液pH值对弱酸/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pH解离度 弱酸性药物pKa=5.4 在血浆pH=7.4中解离程度如何? 在胃液(pH=2.4,pH=6.4)中解离程度如何?,pH变化范围大的组织器官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大!,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分: 非载体转运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滤过

4、,小分子的水溶性药物 (水溶扩散) 属被动转运 无竞争性抑制,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分: 非载体转运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载体转运,特点 选择性 饱和性 竞争性 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 耗能 易化扩散 不耗能 被动转运 加快转运速率,小结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简单扩散 滤过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共性: 1. 速度膜面积 2. 速度血流量 简单扩散:,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Absorption) 用药部位血循环 不是所有药物都有吸收过程; 能被吸收的药物才可能发挥全身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有不

5、同的吸收过程和特点。,常见给药途径,注射 (IV),吸入,口服、舌下,经皮给药,直肠,局部,注射 (SC, IM),1.口服,1.口服,最常用 优点:方便;吸收优势。 缺点: 影响吸收的因素多 药物崩解度;胃肠液pH值;吸收表面积; 胃肠蠕动功能;局部血流量;食物等 首过消除(首关效应),胃肠液pH值影响吸收,胃液 pH:1.57.0 肠液 pH:4.88.2,胃液 肠液,血液,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pH,1.口服,最常用 优点:方便;吸收优势。 缺点: 影响吸收的因素多 药物崩解度;胃肠液pH值;吸收表面积; 胃肠蠕动功能;局部血流量;食物等 首过消除(首关效应),

6、首过消除,药物的吸收,2. 舌下和直肠给药 3. 肌内和皮下给药 4. 血管内给药 5. 经皮给药 6. 吸入给药,6.吸入,小结 吸收,局部作用/全身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度、程度不同; ip吸入舌下直肠imscpo皮肤 Cmax; Tmax; 生物利用度; AUC,二、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细胞内外液的pH值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1.血浆蛋白影响,结合型游离型 药理特性 生化特性 意义,1.血浆蛋白对分布的影响,甲药,乙药,单用甲药,甲、乙药合用,1.血浆蛋白对分布的影响,两种药物竞争置

7、换,二、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细胞内外液的pH值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2.器官血流量对分布的影响,例 器官血流量对分布的影响,二、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体液pH值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对分布的影响,特殊亲和力 可逆 贮存 不可逆 毒性,二、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体液pH值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

8、屏障、血眼屏障,体液pH值对分布的影响,血液,胞内7.0,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pH,二、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器官血流量: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体液pH值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特殊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ian Barrier) 血-脑 血-脑脊液 脑脊液-脑,特殊屏障,血脑屏障 (Blood-Brian BarrierBBB) 血眼屏障 (Blood-eye-barrier)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小结 药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分布 再分布 不均匀分布 血药浓度靶器

9、官的药物浓度药效强弱,三、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意义 部位 主要:肝脏(微粒体) 其次:肠、肾、肺 代谢时相 I相: 氧化 还原 水解 II相: 结合 极性增加,药物代谢酶,细胞内,细胞膜,血浆,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药物代谢酶,血红蛋白类,黄素蛋白类,磷脂类,细胞色素P450,简称P450或CYP,总反应式:RH2+NADPH+O2RHOH+H2O+NADP CPY的分类,CYP3A4,家族,亚家族,同工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Isoforms,Shimada T et al.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4;

10、270(1):414.,CYP3A4/5,CYP2D6,CYP2C,CYP1A2,CYP2E1,Relative Importance of P450s in Drug Metabolism,CYP3A,CYP2C,CYP1A2,CYP2E1,?,CYP2D6,Relative Quantities of P450s in Liver,CYP3A4/5,讨论p12 表2-1,P12 表2-1 重要的CYP酶的代谢药物,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酶诱导/抑制剂 酶诱导 自身诱导 酶抑制,酶诱导与酶抑制,A. 诱导,B. 抑制,例 诱导剂苯巴比妥对双香豆素的影响,例 抑制剂氯霉素对他药代谢的影响,四

11、、药物的排泄,肾脏排泄 消化道排泄 呼吸道排泄 腺体排泄,肾脏排泄,肾脏排泄及其影响因素,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主动分泌,影响因素 1.尿pH,药物pKa 2.转运载体 竞争抑制 3.肾功能,尿液pH值对弱酸碱性药物重吸收的影响,酸化尿液促进弱碱性药物排泄!,碱化尿液促进弱酸性药物排泄!,转运载体对弱酸碱性药物主动分泌的影响,竞争性抑制,例 丙磺舒对青霉素排泄的影响,例 丙磺舒对阿莫西林排泄的影响,其他排泄途径,胆道排泄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乳汁排泄(碱性药) 呼吸道等排泄,思考与讨论,思考题,1.以下关于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12、A+D+M+E 转运+转化 A+D+消除 2.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何种?影响其转运因素有哪些? 3.机体pH值改变对药物体内过程有何影响?,4.某高分子量药物,高极性、高解离度,是否可能用于脑膜炎治疗?为什么? 5.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中pH为7.4时,血中药物总浓度是尿中药物总浓度的多少倍?,药物代谢动力学,速率过程,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系 杨渐,介绍内容,一、速率过程(补充) 二、药-时曲线 三、消除速率类型 四、药动学模型 五、药动学参数计算及其意义 六、多次用药,速率过程,药物在不同器官、组织、体液间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

13、称为药物动力学过程或速率过程。 意义 研究过程:测定血药浓度,绘制曲线选配模型建立数学方程计算药动学参数,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P27),以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图,称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简称药时曲线、浓时曲线或时量曲线。 血液 尿液 唾液,药时曲线,以非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为例,药时曲线,AUC: (area under curve)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反映一段时间内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累积量。,Cmax;tmax;,治疗窗,不同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二、消除速率类型 (P27),dC/dt=-kCn 一级

14、消除动力学 n=1 dC/dt=-kC 零级消除动力学 n=0 dC/dt=-k 混合消除动力学 k:消除速率常数,一级消除动力学,dC/dt = - kCn n = 1 dC/dt = - keC Ct = C0e- ket lgCt = lgC0 (ke/2.303) t 线性动力学y=a+bx a=lgC0,b= (ke/2.303) C0=10a,ke = 2.303b,恒比,消除速率常数(Ke),定义: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分数。是体内各种途径消除药物的总和。 如0.18/h,表示每小时消除前一个小时末体内剩余药量的18%。 意义: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影响因素:药物理化性质、消

15、除器官功能 药物剂量、剂型 ,消除半衰期 (half life, t1/2):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反映机体消除药物能力与药物消除速度。 一级动力学t1/2? Ct = C0e- ket 当Ct = 1/2 C0,t为 t 1/2 t1/2 = 0.693/ke,消除半衰期 (P30),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半衰期为10秒,病人静脉注射32mg,问注射1h后病人体内药量有多少?,时间,体内药量,0 sec,32 mg,10 sec,16 mg,20 sec,8 mg,30 sec,4 mg,40 sec,2 mg,50 sec,1 mg,60 sec,0.5 mg,半衰期与累积药量,每隔一个t1/2给病人静脉注射100mg药物,该药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问注射6 t1/2后病人体内药量有多少?,时间,体内药量,t0,100 mg,t1/2,50 mg,2 t1/2,75 mg,3 t1/2,87.5 mg,4 t1/2,93.75 mg,5 t1/2,96.9 mg,6 t1/2,98.45 mg,+ 100mg,150 mg,175 mg,187.5 mg,193.8 mg,196.9 mg,+ 100mg,+ 100mg,+ 100mg,+ 100mg,半衰期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