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56075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 一、中毒窒息定义中毒: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危及生命的现象。二、中毒预防措施1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毒物,如生产过程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2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3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4进入有毒场所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护装备,如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5加强防毒知识的宣传、

2、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6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7对接触毒物人员做好健康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防止中毒窒息的规定1、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岗位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 2、工作环境(设备、容器、井下、地沟)氧含量必须达到20%以上,毒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安全规定时,方能进行工作。3、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必须有专人监护。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5、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制订防救措施和设置相应的防护用(器)具。6、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浓度情况,要定期检测,使它符合国家标准。7、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

3、期检查。8、对生产和散发有毒物质的工艺设备、机动设备,监护仪器(如易燃、易爆气体的报警器)要加强维护,定期检查。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时,处理及救护要及时正确。10、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 作业。四、较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场所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槽车、暗沟、遂道、烟道等。五、常见中毒及窒息性气体公司生产中常见的中毒及窒息性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丙烯腈、氢氰酸、氨、苯、甲苯等。(一)一氧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1.物质的理化常数:分子式CO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 点-199.1沸点:-19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

4、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

5、量废水。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6、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二)硫化氢1.物质的理化常数:H2S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气体-85.5 沸点:-60.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2.健康危害: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

7、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三

8、)氰化氢1.物质的理化常数分子式HCN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熔 点-13.2沸点:25.7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2.健康危害:氰化氢具有速杀性。中毒严重时,能使人很快死亡。低浓度时,无积累作用。当空气中浓度低于0.04mg/L时,对人员长时间的作用也无危险。初闻到时,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口内有苦杏仁味,口舌发麻,紧接着头痛、胸闷、呼吸困难、身体不支、意志消失、强直性痉挛,最后全身麻痹以至死亡。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措施: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NaC

9、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10、。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气氛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四)、氨1.物质的理化常数:分子式NH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 点-77.7 沸点:-33.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

11、醚2.健康危害:属低毒类。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

12、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13、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五)丙烯腈1.物质的理化常数分子式C3H3N;CH2CHCN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熔 点-83.6 沸点77.3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2. 健康危害:属高毒类。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

14、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大

15、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六、股份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