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56066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帕金森病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和共济失调。 目前认为,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纹状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尾核,胆碱 能神经,壳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黑质病变,多巴胺合成,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拟多巴胺类药,体内过程,口服吸收,T1/2 13小时。 肝、肠、心、肾中被脱羧生成多巴胺。 多巴胺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左旋多巴1%进入中枢。,左旋多巴,不良反应的原因。,黑色素。,COMT 3甲氧基多巴。,蛋氨酸甲基源。,左旋多巴(

2、levodopa,L-dopa),药理作用及应用,1、抗帕金森病 作用特点: (1)对多数(75%)患者有效,治疗初期疗效更好 (2)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 (3)对肌肉僵直,运动困难疗效好;震颤差 (4)起效慢、作用持久、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老年性血管硬化,脑炎后遗症和化学药物中毒性均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 的症状,称为,其药物治疗同帕金森病 )也有效。但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所引起的症状无效,因为,应该用,2.治疗肝昏迷: 使肝昏迷患者苏醒,因不能改善肝功能,作用仅是暂时的,脱羧酶,酪胺和苯乙胺,肝中MAO,清除,菌 肠,肝功能,血浓度,脑组织,羟化酶,苯乙醇胺

3、羟苯乙胺,拟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神经传导障碍,肝昏迷,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改善神经传导,脑内转变,食物中芳香族氨基酸,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偶见溃疡出血或穿孔 2. 心血管反应:体位低压、心动过速、心率失常 3. 不自主运动,长期用药引起,适当减量。 4. 精神障碍,停药,药物相互作用,1.维生素B6:多巴脱羧酶辅基,外周副作用,2.抗精神病药: 对抗左旋多巴作用,卡比多巴幻灯片 34,Carbidopa: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减轻外周副作用。 单独基本无作用。,金刚烷胺,(amantadine):抗病毒药。抗帕金森病见效快而持效短 。与左旋

4、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 可能机制:1.(+)多巴胺释放 2. (-)多巴胺再摄取 3.(+)多巴胺受体 4.(-)胆碱作用,司来吉兰: (selegiline) 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溴隐亭: (bromocriptine),培高利特: (pergolide),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促多巴胺释放药。,胆碱受体阻断药,疗效不如左旋多巴。 用于:1. 轻症患者 2. 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或禁用的患者 3. 与左旋多巴合用,50%进一步改善症状 4. 抗精神病药引起帕金森病 常用中枢性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trihexyphenidyl),又名安坦(artane)。

5、丙环定(procyclidine),抗老年性痴呆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老年性痴呆,一种由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智能障碍, 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丧失, 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和二者混合性痴呆。,发病机制不清楚,临床症状: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和行为障碍。 解剖基础:海马组织结构的萎缩。 功能基础:胆缄能神经兴奋传递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受体变性,神经元数目减少。,药物分类,1.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等。 2.脑代谢激活药:吡咯烷酮类。 3.改善微循环药物:麦角类衍生物。 4.钙拮抗药:尼莫地平等。 5.其他:神经营养因子等。,胆碱酯酶抑制药,药理作用

6、及机制,1. 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 2. 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3. 增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N受体密度。 4. 加强神经肌肉传递。 5. 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抑制NMDA和5-HT的摄取,促进释放。,他克林(tacrine),脑发育不全、智力愚钝的患者,其血中5-HT含量较低。,NMDA: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受体 LTP 认知能力 记忆能力,体内过程,个体差异较大 食物明显影响其吸收 肝中代谢 T1/2 24小时,临床应用:与磷脂酰胆碱合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痴呆。,不良反应:肝毒性,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 大剂量 胆碱综和征 女性。,抗帕金森病药,帕金森病(Parkin

7、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ts)是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原发性(帕金森病):病因尚未阐明。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抗精神病药、脑炎、脑动脉硬化、CO、锰中毒、利血平等所致。,主要症状: 静止性震颤 肌紧张强直和运动障碍(呈特殊面容、 姿势与步态)。 严重患者伴有记忆障碍、痴呆、生活 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 病因学说: 多巴胺(DA)学说(公认) 兴奋性神经毒性学说 氧自由基学说 线粒体功能障碍学说,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 基底神经节 黑质纹状体DA能神 经元变性坏死,DA(5HT

8、、 GABA),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锥体外系,相互调节、动态平衡,DA Ach 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DA Ach 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蹈病,Ach(包括组胺能神经),(),(+),根据以上发病机制,提出PD治疗思路 增强中枢DA神经功能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除此以外,应用抗组胺药或补充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对本病也有帮助。,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1、外因:近年来认为PD与接触一种甲苯四氢吡定(MPTP)物质有关,该物质是有机合成中一种常用的化学原料。 2、内因变化:正常时,脑内CA递质(DA、NA等),代谢产生过氧化氢(H2O2),需通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来清除,随着年龄

9、的增长(老年人),这两种酶的含量活性减少(PD病人此二酶更少),DA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和O2在黑质部位Fe+1催化下生成O2-和OH自由苦,导致DA神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变性坏死。 3、医源性:PD病人长期大量应用左旋多巴,脑内DA增加。,MPTP,MPP+(神经毒性) 致DA神经变性坏死,且用这种物质复制灵长类动物(猴)的震颤麻痹病理模型。,MAO-B,DA,O2-,OH 加重震颤麻痹症状,MAO-B,新的治疗思路 以上氧化应激自由基学说,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又启发另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抗氧化治疗。即采用MAO-BI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治疗早期PD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以保护神经细胞,延

10、缓PD病变进程;在病人病情许可的前题下,应尽量延缓使用左旋多巴的时间。或者采用MAO-BI、抗氧化剂(VitE)与左旋多巴合用以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这是PD治疗上一次较大的进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变。,一、左旋多巴及其增效剂 左旋多巴(L-dopa) 药理作用与机制 左旋多巴对大多数 PD具有显著疗效。起病初期用药疗效更为 显著,用药后患者感觉良好,抑制和淡漠 症状改善,能关心周围环境,思维清晰敏 捷,听觉口语学习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特点 奏效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 善,16个月后获得最大疗效。 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对重症及 年老患者疗效差。 机制 L-dopa属DA的前

11、体药,本身无药理活性,在脑内转化为DA,补充了纹状体中DA的不足,提高中枢DA神经功能,抑制胆碱能神经功能,产生抗震颤麻痹的作用。,体内过程 口服后主要在小肠经主动转 运系统而迅速吸收。进入中枢量不到1%, 99%在外周经脱羧换化为DA是引起不良反 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与外周多巴脱 羧酶抑制剂合用达到增效,减少不良反应, 还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临床应用 1帕金森病治疗 广泛用于各种类型PD病人,运动障碍症状不明显者一般不用。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症状无效。病人长期用药效果有较大个体差异。服药6年后,约半数病人失效。 2肝昏迷辅助治疗 肝昏迷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血中苯乙胺、酪胺升高

12、,在神经细胞内经-羟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 章胺(伪递质)防障正常神经功能。用左旋多巴后,转化为NA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病人逐渐转为清醒。,鱼,不良反应 大多是由于左旋多巴在体内生成DA所致。 1胃肠道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是由于DA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继续治疗,由于产生耐受性,胃肠道反应可减轻。 2心血管反应 部分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表现头晕,偶见晕厥。少数病人可致心律失常(DA兴奋心脏1受体所致) 3不自主异常运动 如咬牙、吐舌、点头、做怪相及舞蹈样动作,发生率约4080%,多在长期用药后出现,主要是由于DA补充过度有关,须减量。少数病人在长期用药后,可出现“开关

13、现象”,表现为突然多动不安(开),转为全身产生强直不动(关),二者交替出现,机制尚无完满解释。 4精神障碍 其机制与DA过度兴奋中脑一边缘系统DA受体有关。,卡比多巴(Carbidopa) 苄丝肼(benserazide) 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单独应用对PD无治疗作用,主要与左旋多巴按一 定比例制成复方左旋多巴制剂供临床应用。 信尼麦(sinemet,心宁美)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0:1(100mg:10mg) 复方苄丝肼(美多巴,Madopar) 左旋多巴:苄丝肼=41(100mg25mg),联合用药主要优点 1、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增效) 2、减少外周副作用 3、减少

14、左旋多巴用量(7080%),二、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MAOBI) 司来吉兰(Selegiline) 为特异性MAOBI。MAO 共同参与酪胺和DA的降解。 近年研究发现:MAOB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 作用。MPTP MPP+(神经毒性),引起神经元变 性坏死;长期应用左旋多巴,脑内DA含量增高,在 MAO-B氧化下产生自由基。也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PD病 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A型(外周肠道),B型(中枢),MAO-B,因此,早期应用MAOBI,保护黑质DA神经元,延缓PD的发展。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和副作用,使左旋多巴的“开关”现象消失。本品又是抗氧化剂,阻滞DA过多

15、氧化应激过程中OH自由基的形式,保护DA神经元,延缓PD病情发展,尤其与维生素E合用有望成为早期PD首选药。,三、其他 金刚烷胺(amantadine) 机制:促进黑质纹状体DA神经末稍释放 DA。 溴隐亭(bromocriptine) 机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培高利特(pergolide) 机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1、D2受体), 作用比溴隐亭强10倍,四、中枢肮胆碱药 苯海索(benzhexol),又称安坦(Artane) 机制:中枢抗胆碱作用,主要用于抗 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 (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临床评价 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在发展,目前尚无预防或根治

16、此 病的公认的办法,上述各种治疗思路各有依据,各种药物治疗虽都可能 使病人症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几乎皆不可能阻止本 病的自然发展。 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特别在剂量过大时,脑内DA升高,在 MAOB催化下,产生自由基,是增加或加重神经元变性,导致本品久 用后疗效渐减的促成因素之一。所以,近年来神经科临床医师中有人主 张,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宜尽量推迟开始应用左旋多巴的时间,在 应用中应注意掌握剂量、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 疗效即可,不宜追求所谓“最大疗效”,更宜严防超量。 抗氧化治疗虽然提出了保护神经细胞,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但经 验尚待总结确认。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病情选择药物,并随时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