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55698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案l六单元(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2024 课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 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2、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三、教学目标:1、认识 25 个生字,会写 30 个生字,正确读写 39 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2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

3、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目标 1、3、4、5、72、教学难点:目标 3、5、7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六、教学时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315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67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 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1 课时, “成语故事

4、”1 课时。七、教学方法:3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温泉中心学校集体备课课时教案主备人 李蕊 总课时 2课题名称 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操作人 分课时 1教学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情的温馨。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 1、生背诵李白诗赠汪伦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2、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遇到

5、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板书课题)学生自由的说激发兴趣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自由朗 读整体感知5新授课新授课音)。b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 ,自学古诗。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

6、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音的准确。 4、明诗意。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5、入诗境,悟诗情。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围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 “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

7、楼边依依惜倾听交流后反馈小组交 流汇报,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合作意识,在互助中学学法,在互助中入诗境、悟诗情6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7、小组汇报、交流。(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基础知识 一、 看谁写得最漂亮。(把每个生字写 3 个)鹤: 陵: 辞: 唯: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碧空(kng

8、 kng) 更尽(gng gng) 广陵(ln lng) 孟浩然(mng mng)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古( ) 谁( ) 零( ) 瓜( )故( ) 唯( ) 陵( ) 孤( )敌( ) 堆( ) 凌( ) 狐( )四、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巩固练习拓展知 背诵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 高适别董大板书设计名楼美景 送(情深意长)目光7主备人 李蕊 总课时 2课题名称送元二使安西操作人 分课时 1教学目标1、认识“渭、浥”2个生字,会写“舍、君”等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9、。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情的温馨。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情的温馨。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1、生背诵李白诗赠汪伦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2、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背 诵古 诗。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新授课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朗读古

10、诗理解古诗大用两首诗境相似的诗激发学教学反思8注释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3、学生交流、汇报。(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c “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概内

11、容回忆学法小组交流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生探究热情巩固练习作业设计基础知识一、我会给加点字、词正确的解释画上“” 。1、唯见长江天际流单单、只( ) 但是( ) 思维( )2、渭城朝雨浥轻尘沾湿( ) 湿润( )3、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好( ) 饮完( ) 再饮完( )二、课文回顾。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是 在 送 去 。诗的第三、四句是 ,诗句的意思是: 。92、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人借 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诗题的意思是 。这首诗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属于 诗。拓展知识我们还学过这样的诗有 。(至少写两首)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无故人) 渭

12、城(客舍)依依惜别留恋 关切 祝福一杯酒 劝君更尽教学反思主备人 李蕊 总课时 2课题名称21搭 石操作人 分课时 1教学目标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 学习生字词。10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条理学前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新课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

13、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 ,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观看,倾听激发探究激情新授课一、质疑定标。“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a、什么是“搭石”?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

14、,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读题质疑自主学习。勾划做旁批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思考的习惯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 惯11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绰(chu)、序(x)的读音。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 ;“序”里面勿写成“矛” 。)3、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4、全班交流,反馈。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5、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识记生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在家流中识记生字及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