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55625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试说明解读MicrosoftWord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以不变应万变2012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试说明解读厦大附中历史组 许永涛2012 年 3 月 22 日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继续组织开展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学习研讨活动的通知,对全市每位老师提出如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 )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2 )深入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3 )深入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 。(4 )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学要求。(5 )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我们厦大附中历史组根据文件的要求,利用每周四上午的专门教研时间,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 、 考试大纲 、特别是2012 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试说明的活动,下面把我们的历史组的学习成果以文字方式叙述出

2、来,与大家共勉。一、 2012 年福建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的特点1.命题的指导思想:2012 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2 年版)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为指导,以本考试说明为依据,并结合福建省普通高中相关学科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这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去年相比,没变!2.命题的原则:(1 ) 、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反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

3、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要求。(2 ) 、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 (3 ) 、坚持能力立意,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4 ) 、在考试的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等方面,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反映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5 )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考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重视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运用,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6 ) 、尊重考生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

4、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这六个命题原则跟去年相比,同样是没有变化!3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答卷方式:闭卷,笔试。题型比例:试卷包括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试题难度:历史试题为 0.6 左右。组卷方式: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跟去年相比同样没有变化。4.考试范围与内容:历史学科考试范围包括历史 1 、 历史 、 历史 三个必修模块内容,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试题总分 100 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 15%。这些考试范

5、围和内容和去年相比也同样没有变化。5、变化: 3 2012 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最大的变化是题型示例部分。选择题今年有 18 道,比去年增加了 2 道。18 题中,有 8 题与去年一样,有 6 题出自 2011 年各地高考卷,另外 4 题分别出自 2010 年和 2009 年的高考卷。今年的选择题例 1、例 2、例 15 都是图表题,这三个题型示例跟去年有明显不同。非选择题依然是 6 题,其中有 5 题与去年一样,例 22 则选自 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2012 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历史)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难度值和

6、考核目标与要求与去年保持一致,只是题型示例有较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考题是千变万化的,高考题绝对是我们之前没有见到过的新题,但是我们的考试内容没变, 考试说明对学生考核的能力要求没变,所以我们复习备考时候一定要做的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注重能力,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取得胜利。二从考试说明出发,制定备考策略1、立足基础,回归课本。舍弃基础,做些难题怪题偏题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复习备考最重要的应该是立足基础,回归课本。具体做法是:(1 ) 、构建知识体系。高三备考,特别强调知识体系,知识结

7、构的重要性。帮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学科能力。因为这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相关的知识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形成交叉式的网络,让学生把课本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串连起来,这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发生了质变。(2)、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分阶段的复习可以极大提高复习效率。如:近代中国就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来复习:过渡时期1949 到 1956 年探索时期1956 到 1966 4 文革时期19661976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直到今天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别呈现出什么特征,高考的

8、命题重点又侧重那里,通过这样分析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现代中国的历史。(3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整合历史主干知识。把选修改革与人物的知识也归到通史框架中来。构建知识网络和讲解历史阶段性特征时候,都不防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整合,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准确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又能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角度来答题,从而体现考试说明中命题原则第六点:(6) 、尊重考生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4 ) 、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比如对分封制和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9、这些历史概念要从内容、特点,目的,影响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并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概念。只有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才能谈得上能力的培养。做好了第一个环节,剩下的这个环节更为重要,那就是培养历史学科的能力。2、依据知识,培养能力。知识的积累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规定了如下四类历史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下面我们以一道科技题为例,谈谈历史复习中应该怎样培养历史学科的能力。科技的发明和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

10、计资料:时间 4011000 年 10011500 年 15011840 年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 58% 29% 5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56 年,中国组建 0038 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并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 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 1059 发射成功。1965 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 年,中国第一颗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人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1、。1996 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 7A)失败。2003 年,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设计的问题及解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 1501 年1840 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材料一图表中 70%、58%、29%三项数据的对比,考生可以推断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然后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最后一个时间段里面落后世界?15011840 年这一时间段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分别怎样?思路明确了,就能调动和运用所学知

12、识得出结论。参考答案: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1501 年 1840 年落后的原因:(1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乏推动力。 (2)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及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3)闭关锁国的政策阻隔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19652003 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解析:这是典型的考察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中 1956 年“独立发展” ;1973 年“失败” 、1996 年“失败” ;1990 年“进入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 年“是世界

13、上第三个”就是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依照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概括出 6 正确答案。参考答案:特点:(1)独立自主研制。 (2 )发展过程曲折。 (3)走向国际市场。 (4)跻身世界先进行列。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解析:这是考察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这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通过理性思维,分析题目中涉及的现象,概括出对历史事物的本质认识。参考答案:社会因素有: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高考题每年都是变化的,给考生提供的都是新材料,新情景,但不变的是知识结构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即考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立足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对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培养。这两点做到位了,那么我们就会在高考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