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4794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中毒的十个案例及急救措施概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十个案例,冶炼企业作为煤气使用大户,企业内管路密布,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煤气泄漏的可能。因此,防止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当是企业职业卫生和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依然频频发生,极大地危害了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下面这十个冶金行业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的事故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经验,我们不能重复他们的错误!,案例一,1983年月25日上午8时左右 某钢铁厂第一薄板车间检修工王某对煤气退火炉进行检修,王某在检修完毕后开始调试时阀门突然漏气,大量煤气从其上方逸出王某因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医院急救脱险。同年11月9日下午6B

2、,1-左右,该厂耐火车间焙烧工忻某在打开焙烧炉看火时,因炉中燃烧不完全,致使一氧化碳逸出,忻某因吸入过量氧化碳而引起急性中毒。1 987年4月7日上午9时左右,另一家钢铁厂新建热风化铁炉试炉时发现炉门处有一漏洞,厂方立即派热风化铁炉泥工刘某进行补漏,刘在补漏时未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因吸人大量炉内外逸的一氧化碳而中毒晕倒。,点 评,钢铁厂和电石厂(密闭炉)一般都用煤气作为热源,在炉台作业的工人常年接触一氧化碳,特别是设备出现故障检修时,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因此,钢铁厂应制定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作业场所

3、应设置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案例二,1994年4月21日,某冶金公司修建部在设备检修时,造成大量煤气泄漏外溢,一名检修工因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年5月2日,公司炼铁厂1名点焊工在检修料车小轨道时,因料斗及其他设备煤气泄漏外溢,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年8月29日,公司动力部一名检修工在对煤气管道进行维护时,突然管道大量煤气泄漏外溢,造成该维修工吸入过量煤气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点 评,同一家企业在4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5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事故均发生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设备意外泄漏,大量煤气外溢。究其原因,一方面设备老化陈旧,容易引起煤

4、气外溢;另一方面,公司在职业卫生和安全方面管理不力,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工人检修设备时不佩带个体防护装备,员工普遍缺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案例三,1989年9月14日下午3时左右,本市某冶炼厂熔炼车间进行试生产,1号除尘器布袋突然脱落,领导当即派装配工周某砖入除尘器底部进行检修。期间位于除尘器旁的3号吸风排毒装置突然”跳闸”而停止运转,致使熔炉中加焦炭后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气体经送风装置滞留在1号除尘器周围在除尘器底 部进行检修的周某当即中毒昏倒。另两名装配工见周某进去检修久不出来,即钻入除尘器底部进行察看,不料也相继中毒昏倒。事故发生后,厂方立即将3人送入医院抢

5、救,医院诊断周某为重度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另两名装配工轻度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幸好抢救及时,3人均得以生还。,点 评,该厂熔炼车间系新建项目,尚处于试生产调试阶段,生产技术、设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因此,企业更应该注意建立职业卫生和安全制度,制订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在试生产调试时加强现场监督管理,配备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工人作业时佩带个体防护装备,这样事故的发生就可以避免了。,切记!当有人发生中毒时,其他人千万不要盲目施救,一定要做采取措施并好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在进入容器救人,否则有多少人进入就有多少人中毒!,案例四,1989年6月29日下午,某水泥厂立窑车间下料系统通道被湿料堵塞,乙班

6、操作工张某负责清理通道 当张某打开窑顶盖子时,聚集在窑顶处的大量一氧化碳随烟气冲出,张某当即感到头晕、恶心、站立不稳,靠在炉顶旁栏杆上。同班工人见状,立即将张某背离现场,但未去医院就诊。半小时后,张某出现神志不清、四肢阵发性抽搐等症状,众人才将张某急送医院抢救脱险。,点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到位,致使炉顶通风不畅,大量滞留;同时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作业时不佩戴个体防护装备习以为常;另外由于企业没有良好的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氛围,工人缺乏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导致张某一氧化碳中毒后,没有及时送入医院就诊,引起病情加重,险酿大祸。,案例五,1984年3月

7、5日上午,某水泥厂烧成车间窑面上生产水泥熟料过程中,一台踏式机立窑内物料棚拱架,使窑内产生与储存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与氧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引起爆炸,大量的一氧化碳和烘热的物料冲出窑门 造成在窑面作业的两名工人被灼伤并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其中工人张某退避时从高处坠落致死。,点 评,此起爆炸事故的形成主要是生产设计不当,生产场所通风不良,窑内结权圈,中心底火拉深。窑内棚拱架空,经测量估算约526m ,存储了大量的co,碰到火源引起爆炸。,案例六,1992年4月17日上午8时左右,某铜管厂供销科因客户急需冰箱铜管,派职工王某及临时工3人到光亮车间应急装箱,铜管堆放处电石炉出炉口仅2米处,铜管数

8、量多堆放高。4人作业了一个多小时后,王某首先感到全身乏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随即离开现场;10多分钟后,其余3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厂部闻讯后立即将4人送到医院诊治医院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卫生部门现场调查发现,电石炉的排气管道有一节脱落,排气扇损坏。炉旁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24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7倍。,点 评,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未及时修复通风排气设备而引起中毒 另外作业工人未佩戴防护面具也是中毒原因之一。因此,厂方应建立卫生防护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在有职业危害的环境中作业必须佩戴个体防护装备。,案例七,1986年5月1 2日晚上,某建筑机械厂熔铁炉炉台加料工张某在工作时感到

9、剧烈头昏、头痛、恶心、并有呕吐,被送往医院急诊,医院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但是诊断医院和厂方均未向当地的卫生部门报告。直至5月28日 当地卫生部门通过其他途径才了解到此事,便立即派员到工厂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首先对熔铁炉炉台加料操作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0mgm3。,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十几倍,连工人休息室一氧化碳浓度也有1Omgm3。,调查中工人反映类似情况已发生过多次,工人还反映炉台加料处吸风装置经常损坏,不能开启,有时要过几个月厂方才派员修复。对工人反映的情况,厂方也没有否认。调查人员认为,建筑机械厂熔铁炉炉台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过国家

10、卫生标准,劳动条件比较恶劣,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是必然的。操作工人在此环境下长期作业,即使不发生急性中毒,一氧化碳对工人健康的慢性损害也是在所难免的。,点 评,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场所没有设置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也未设置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导致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积聚,工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继续作业, 因此事故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事故发生后,厂方依然不采取任何措施,对熔铁炉炉台作业场所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不了解,不过问,听之任之。厂方领导对工人的健康漠不关心卫生防护措施不力是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车间切记!我们的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每天要认真检查,始终要保证设施的完好,一旦发生有异常,立即修复!,

11、案例八,1994年2月2日,郊县某联营厂铸造车间,当班工人周某在冲天炉加料处进行加料作业时,突然感到头晕、乏力和气急等不适。同车间的工人见状,立即将其送往通风处,休息片刻后又将其送入医院诊疗,医院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1998年2月28日下午3时左右,某机械厂铸造车问当班工王某在三楼新建的化铁炉投料处作业,作业一会儿后王某感到头昏、乏力,最后昏倒在地,被同班工人送至医院抢救,医院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点 评,铸造车间的炉台加料作业会接触有毒气体,因此,炉台加料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的卫生防护设施,员工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局部通风,密闭一氧化碳发生源,配备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等。本实例两起事故的发生

12、,均起因于作业场所无有效的卫生防护设施,导致一氧化碳滞留;同时,由于投料工无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现场未配备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以致作业工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案例九,1983年12月23日晚上9点,某钢铁厂铸钢车间采用新工艺“70砂“造型铸钢,操作工钟某等两人在浇铸完毕后发现浇铸处有煤气味的气体大量外逸,两人见状,急忙逃避躲到了休息室内。不料,两人刚进休息室就闻到浓重的煤气味,比室外更浓,其中一人立即又转身逃出,逃出后见钟某久未出来,又回到休息室寻找钟某,这时才发现钟某已昏倒在休息室内,急忙疾呼救援,在众人的帮助下 将钟某背出休息室急送医院抢救脱险医院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

13、毒。,点 评,在工业生产中,某些企业使用的物料和辅料均不含一氧化碳,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某些物料会分解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如果企业不掌握有关的知识,及时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7O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状态下会分解析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铁即还原为一氧化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休息室设置不合理,安排在一氧化碳作业场所的下风处。因此,作业扬所一旦有一氧化碳外逸,逸出的一氧化碳气体会滞留在休息室内,而且浓度会越积越高,成了一氧化碳毒气室。,案倒十,1994年4月7日上午 某钢铁厂铸钢分厂浇铸工段在地坑内浇铸268吨“电脚板”,此铸件浇铸时使用了较多的 “70砂”泥

14、芯发气量大,浇铸完毕时工人未发现异常情况。中午时行车工将工作平台吊起,放入地坑内(地坑深约2m、面积约40m2 ),一助理工下坑脱钩时即扑倒在地行车驾驶员马上打响警铃报警。邻近工段的工人迅速赶到现场抢救,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坑救人,不料先后昏倒在地。整个事故中前前后后有28人因吸入不明气体而中毒。中毒者经送医院抢救,25人得以生还,3人终因回天无术而死亡。,事故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进行了调查,事故现场在强制通风3小时后地坑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仍高达2 2 0350pp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 .1 71 358倍。结合中毒者的临床症状这是一起典型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现场工人反映入

15、冬以来现场所有的排风扇都被拆去维修保养,事故当天,浇铸现场无任何卫生防护设备。以往工人在工作时常有头晕、四肢乏力、恶心呕吐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对于存在如此严重职业危害因素的工段,厂安全部门却将该工段作为无毒无害工段管理。,点 评,一氧化碳的来源和案例九相同,是“70砂”在高温状态下分解析出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和职业卫生和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根本不知道浇铸工段存在如此严重职业危害因素,而未采取任何卫生防护措施,如不安置有效的卫生防护设备、不制订职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制订应急救援方案、不进行职业卫生和安全知识培训、不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等。因此,事故一旦发生,全

16、厂上下不知所措,整个救援过程混乱无序,终于酿成一起重大中毒死亡事故。救助者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下坑救人,枉送性命,教训极其深刻。,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常识,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