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4306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1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教学过程:一、名言听说。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

2、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二、名画导入。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1.欣赏名画,引出课文题目。2.齐读课文题目,释疑“励志”。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指名连起来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3.再读课文题目,学习质疑。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三、名篇初读。师:同学们的问

3、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四、交流活动。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2.交流词语的理解。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五、学习生字。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2.描红。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六、

4、课后作业。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第二课时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1.默写本课词语。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

5、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三、情景再现。1.读第2自然段中有关语句。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2.重点体会。“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3.学习构段。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4.以读代讲。学习第七自然段。五、回归中心。1.读后理解“震惊”。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3.朗读活动,谈体会。六、积累内化。练习复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