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427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是非智力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既要发挥情感在教育中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作用,又要努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心理学把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按社会性内容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审美感,是人在欣赏艺术和自然景色,以及对社会中的人和物的感知能否满足主观审美观点时所产生的情感。历史学科中的审美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历史学科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方法很多,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鉴赏诗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中的美有的不能直接感受,而要通过诗歌才能间接产生。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写出了农村景色的恬静朴实,北朝民歌敕勒歌为我们描绘了塞外迷人的风光,李白的诗歌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景色在讲授这些诗歌的时候,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给它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争取使诗歌能重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好的开头往往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播放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配乐朗诵,由于学生曾经学过这首诗歌,他们学得非2常认真,有的学生还跟着录音机低声吟诵,学生们一下子为新课所吸引,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极具认真地学完了这节课,教学效果也比

3、以往好得多。 二、欣赏音乐作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 列宁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武器。 ”音乐是沟通万物的桥梁,优美的旋律使人身体尤其是大脑活动与之同步,具有较强的扩大心灵选择的能力。19 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 ”所以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必须使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审美的情感交流。 在历史教学中,我选择并录制了一些歌曲在课堂上播放,既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音乐作品,又使课堂别有一番情趣,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 满江红让我们的学生强

4、烈地被岳飞满腔的爱国激情感染, 凤阳花鼓让我们的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 保卫黄河 、 松花江上 、唱支山歌给党听 、 十送红军等等,这些歌曲先后都曾走进我们的课堂。我感到唱一首好歌的效果并不亚于上一堂政治课。因为这种方法新颖别致,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并且给予学生以精神上的愉悦,并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教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 ”学生们喜欢歌曲,而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都3有着充满爱国激情的歌曲。教师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以歌曲去激发学生的爱国、革命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

5、动力。播放的这些歌曲,既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又大大地深化了教学内容。三、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的教育力量 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插图是中外著名的美术作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对于这些美术作品的运用,在教学中我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选择了一些带有代表性的中外名画,把它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中国名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

6、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如中国历史中的步辇图 、 清明上河图 、 井冈山会师 、 开国大典等,世界历史中的蒙娜丽莎 、 最后的晚餐 、 巴黎公社墙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较好题材,通过老师富有情感的讲述,既能使学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外,一些漫画也曾被我带进课堂。如在讲世界历史中美国南北战争时,为了讲清内战前的背景,我拿出了一幅漫画南北双方的矛盾 ,画面上各自代表着南方、北方的两个人正弯腰曲背使劲推着4一个大球,球上写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由于这幅画的作用,在当堂检测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时,百分之百的学生都选择了正确答案“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漫画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 ”因此,历史教学中要大力利用美术作品,实施审美教育。 总之,历史教学中应该渗透审美教育。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实践中探索,积极把审美教育落实于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为让素质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为让新课程标准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我们应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绵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