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3029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6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六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1 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的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 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解析:目前使用的购物袋多为不易降解的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广泛使用这种易分解的购 物袋,可减轻“白色污染”。 答案:B 2 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放射性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B.环境污染由农村向城市蔓延 C.生态破坏的范围很大,但已得到控制 D.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解析:从全国来看,

2、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 市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 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答案:D 读“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完成第 35 题。 3 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4 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5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解析:第 3 题,图中清洁生产工艺过程显示,该酒精厂主要是利用玉米经过脱胚、发酵和蒸馏后 形成酒精、杂醇油,原料来自农田,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生产饲料与肥料。 因此,酒精厂的厂址邻近原料(玉米)产地。第 4 题,从图中看出,该厂产生的废弃物被综合利用为 玉米油、饲料、沼气,而产生的 CO2被回收,但回收率是 60%,所以和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 境问题应是温室效应。第 5 题,清洁生产从生产的全过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3.A 4.B 5.D 读“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第 67 题。 6 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

4、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7 在我国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 答案:6.A 7.A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一项重要措施。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第 89 题。 8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

5、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9 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最适宜推广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B.四川省 C.广东省D.河南省 解析:第 8 题,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第 9 题,青海省在河谷地带 种植青稞,四川省、广东省广泛种植水稻。图中的粮食作物为玉米,所以应为河南省。 答案:8.A 9.D 南京市郊区的部分农民购置了草绳机,将水稻的秸秆加工成草绳出售,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 当地的秸秆处理问题,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入。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 成第 1011 题。 10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利用方式相比,利用方式存在

6、的不足是( ) A.不利于有机物还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B.不利于将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C.不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D.不利于农村三大产业的发展,导致农村越来越贫困 11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农民将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其不利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B.有利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C.增大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D.削弱太阳辐射,农作物易被冻死 解析:第 10 题,利用方式是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加工成产品获取经济效益,而利用方式则是 将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有利于有机物还田,进而保持土壤肥力。第 11 题,燃烧秸秆的浓烟会造成 大气污染;浓烟会削

7、弱太阳辐射,但对地面会产生保温作用,农作物不易被冻死;秸秆还田可以增 大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这属于有利影响,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10.A 11.A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读“我国人口数(不含港、澳、台地区)、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第 12 题。 1 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 C.资源短缺 D.人口素质过低 2 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加 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B.C.D. 解析:第 1

8、 题,从图中可以读出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说明的是资源短缺问题。第 2 题,将林 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 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1.C 2.B 下表是“2009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完成第 34 题。 国家 储量百 分比/% 产量百 分比/% 消费量百 分比/%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26 其他51320 3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 20 世纪 70 年代占世界总量的 74%,到 2009 年仅占 36%,其主要原因 是(

9、 )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4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对稀土资源进行保 护性开采 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B. C.D. 解析:第 3 题,稀土资源属于世界上最为稀缺和现代工业最为需要的资源之一,我国稀土资源储 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对稀土资源存在过度 开采的现象。第 4 题,从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应该加强对稀土资源

10、的综合开 发和利用,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同时要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3.C 4.B 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完成第 56 题。 5 有关图示地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生态环境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生态环境危急区的自然植被以森林与草原为主 人口密度 400 人以上的地区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 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问 题最小的地区 A.B. C.D. 6 关于 M、N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 M 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肥力下降 M 地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毁林开荒 N 地主 要的环境问题

11、是水土流失 解决 N 地环境问题应当退耕还草 A.B. C.D. 解析:第 5 题,结合两幅图可知,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不是生态环境问题最小的地区,故生态环境 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不一定呈正相关,与气候等要素也有一定相关性。第 6 题,M 地属大兴安 岭林区;N 地位于内蒙古草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答案:5.D 6.C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读“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 济流程图”,完成第 78 题。 传统经济流程图 循环经济流程图 7 两种经济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A.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B.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 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

12、D.投入的多少不同 8 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 ) 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解析:第 7 题,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循环经济流程虽然也有废弃物排放,但绝 大部分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回收再利用。两种经济流程的最大区别是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 同。第 8 题,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关注整个生产过程,即从产品的整个 生命周期评估。 答案:7.A 8.D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 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粮食 b养畜 c秸

13、秆 d发电 A.B. C.D. 10 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利于改 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B. C.D. 解析:第 9 题,根据图中的生产链可以判断出 a 是农作物秸秆等,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b 是 牲畜粪便;c 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池提供原料;d 表示沼气的发电、照 明。第 10 题,该地农业生态系统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善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 源,解决了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答案:9.D 10.D (2

14、018江苏高考,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2002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 GDP 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 1112 题。 1120022015 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 GDP 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 GDP 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 GDP 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12 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 2005 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解析:第 11 题,从图中两条统计曲线的变化可知,人均 GDP 持续增长,工业废水

15、排放量在 2002 2005 年增加,20052015 年减少。第 12 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 2005 年由增变为减,和当 地的控制废水排放,增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关。 答案:11.C 12.C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第 1314 题。 13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14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 B. C. D. 解析:第 13 题,结合模式图中的水稻种植及甘蔗种植可知,该模式适于水热条件充足的热带、亚 热带

16、多雨气候区。闽浙丘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符合条件。第 14 题,循环农业是清洁生产 方式之一,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在 模式图中沼气池可消化污染物,提供清洁能源;水稻种植、牲畜饲养、甘蔗种植及渔业养殖可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 B 项正确。 答案:13.D 14.B 15 读“生态农业系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内容填入图中空白框内(只填字母)。 A.鱼池 B.沼气池 C.农田或大棚 D.牛舍 (2)该生态农业模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 (3)该生态模式最适宜在下列哪个区域发展?( ) A.黑龙江 B.西藏 C.内蒙古 D.湖南 (4)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发展哪些生产部门? 解析:牛粪可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冲栏污水用于堆肥,堆肥作为农田或大棚的有机肥料,沼液、沼 渣作为鱼的饵料。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