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3011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测量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测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

2、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3.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2.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难点:1.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毫米的认识 例1 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例2、例3 1课时千米的认识 例4、例5 1课时测量千米的认识解决问题 例6 1课时吨的

3、认识 例7、例8 1课时吨的认识列表法解决问题 例9 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毫米的认识(P21例1)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承前启后厘米、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认识分米教学目标1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4结合实际测量,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在推导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4、时的运用。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的长度。难点:知道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化解措施动手操作,实物感知教学设计思路操作体验,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身份证、银行卡、1分硬币等学具准备:直尺、卡片、1分硬币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操作体验,导入新课。(5分钟)1.复习厘米和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或动作表示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2.让学生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和厚大约各是多少,再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学生交流:数学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4.揭示课题。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5、比较精确时,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毫米的知识。1.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度。2.先估一估,再动手测量验证。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思考不是整厘米数的长度该怎么表示。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一填。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9米=(900)厘米400厘米=(4)米5米=(500)厘米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认识毫米。(1)组织学生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2)课件演示,并讲解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也就是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3)

6、组织学生拿出直尺找一找1毫米。(4)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5)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6)知道学生画一画。画一条长5厘米4毫米的线段。2. 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出示课件,演示1厘米中有10个小格。让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厘米到2厘米之间是多少毫米?3厘米到5厘米之间是多少毫米?1厘米到3厘米之间是多少毫米?17厘米到18厘米之间是多少毫米?(2)追问: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1)拿出直尺看一看,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2)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确1毫米有多长。(3)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4

7、)可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同桌用手比划其长度。(5)学生举例。如身份证的厚度、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都可用毫米做单位。(6)动手操作,画一条5厘米4毫米长的线段。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学生观看课件演示,思考问题并汇报。1厘米到2厘米之间有1个大格,1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是10毫米。从3厘米到5厘米是2厘米,它们之间有20个小格,是20毫米。从1厘米到3厘米是2厘米,它们之间有20个小格,是20毫米。17厘米到18厘米之间也有10个小格,是10毫米。(2)明确: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2.填一填。(1)2和3厘米之间是(10)毫米。(2)4和5厘米之间是

8、(10)毫米。(3)2和6之间是(40)毫米。(4)4和9之间是(50)毫米。3.我会换算。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10厘米=(100)毫米30毫米=(3)厘米4.判断对错。 (1)黑板约宽4毫米。()(2)大树约高18米。()(3)李帅家的门约高20毫米。()(4)一支粉笔长75厘米。()(5)秀秀的身高为125厘米。()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学具的长度。(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结果。(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掌握用厘米和毫米共同表示测量结果的方法,总结测量中应

9、注意的问题。2.独立完成,全班订正。5.估一估,数学书中多少页纸的厚度约是1毫米?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完成。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 测量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通常与尺子的刻度0对齐。如果起始端刻度不是0,那么测量结果就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端刻度。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培优作业A长方体和B长方体哪个更高?高多少?(单位:毫米)由图可知,A长方体高22毫米,小木块高5毫米,B长方体和小木块的高度和是30毫米,由此得出B

10、长方体的高度是30525(毫米),25毫米22毫米,所以B长方体高。提示:比较两个物体的高度或长度时,应该先去掉多余部分,使它们的起始点相同(一般从0刻度起),再进行比较。名师点睛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通过试一试、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认识毫米”设计微课。分米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课题分米的认识(P23例2

11、、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2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例3是借助实物图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承前启后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面积、体积、容积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2.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结合实际测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建立1分

12、米的长度观念。化解措施实物感知,动手操作教学设计思路巧妙设疑,导入新课探究体验,获取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片、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学具准备: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10厘米长的铅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巧妙设疑,导入新课。(5分钟)1.组织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 思考:一头大灰狼的尾巴长约8()。3. 质疑:解决“一头大灰狼的尾巴长约8()”时,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怎么办?4. 揭示课题。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1.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2.独立思考,并

13、汇报发现的问题:解决“一头大灰狼的尾巴长约8()”时,填“米”太长,填“厘米”又太短。3.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需要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单位。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一填。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米=(100)厘米5厘米=(50)毫米3厘米=(30)毫米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棵大树高15(米)。(2)一块橡皮约厚12(毫米)。(3)一张课桌约高75(厘米)。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20分钟)1.实践活动:测量课桌的长。(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2)引导学生用10厘米长的纸条或10厘米长的铅笔测量课桌的长。(3)比较两种测量的方法。提

14、问:刚才在测量的时候,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4)揭示分米的概念。师: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2. 教学1分米10厘米。(1)然学生在直尺上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2)课件出示1分米的放大图,教师讲解:10个1厘米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1分米,1分米10厘米。3. 教学1米10分米。(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让有的小组借助米尺进行观察,其他小组进行计算)(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3)师: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话,分米应该排在什么位置?4.建立“1分米”的表象。(1)比一比: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2)画一画: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厘米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1分米,画完后,用直尺量一量,看画得准不准。 (3)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4)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分米做单位?1.(1)小组合作,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2)小组合作,用铅笔(10厘米)或10厘米长的纸条测量课桌的长。(3)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发现:第二种方法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在第一种方法中,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30厘米,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