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904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福建专用)配套习题: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我国南方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河分布,呈条带状 B.沿河分布,呈多边形状 C.沿公路分布,呈同心圆状 D.沿铁路分布,呈团状 2 下列交通工具与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对应的是( ) A.人力、畜力、风力块状、带状 B.火车、电车星状 C.地铁、高架公路立体化 D.地铁、高架公路平面 解析:第 1 题,我国南方地区历史上以水运为主,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村落多沿河道延 伸,聚落形态呈条带状。第 2 题,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

2、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 拓展。 答案:1.A 2.D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34 题。 3 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地B.地 C.地D.地 4 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 展 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 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B. C.D. 解析:第 3 题,图中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易发展成为城市。第 4 题,交通 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同时

3、,聚落的发展,增加了运输需求, 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沿河设城在我国南方较为明显,但北方城市沿河分布也 有利于取水。沿河分布的城市多呈条带状。 答案:3.A 4.A 5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区应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解析: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 的高速公路沿线可以满足商业区的这一要求。 答案:D 读图,完成第 67 题。 6 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处B.处C.处D.处 7 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4、( ) A.河流B.政策C.铁路D.科技 解析:第 6 题,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城市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所以应布局在 处。第 7 题,该城市老城区沿河分布,规模较小,新建工业区沿铁路分布,规模大,故影响该城市发 展的主导因素为铁路。 答案:6.A 7.C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 8 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的因素是( ) A.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9 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

5、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第 8 题,考查码头选址的区位条件。从图中看出,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所在河段河道略 有弯曲,码头所在河岸是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淤积,河道较深,靠近河流主航道,利于 通航。故 B 项正确。第 9 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图中看出,老城区东南的码头与高速公 路没有相连,不利于发挥交通运输联运的优势。而待建码头靠近高速公路,且与普通公路相连, 可以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提高运输效能。故 A 项正确。 答案:8.B 9.A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第 1011 题。 10 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B.

6、乙 C.丙D.丁 11 对图中线路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解析:第 10 题,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 11 题,高速公路、铁路 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答案:10.D 11.D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 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从此,石家庄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 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读图,完成第 13

7、题。 1 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 是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河北省行政中心设在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 上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A.B. C.D. 2 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3 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解析:第 1 题,依据材料提示可

8、以分析,石家庄市得以发展与铁路枢纽和行政中心两因素相关。 第 2 题,结合材料比较几个选项可知,铁路的修建及枢纽的形成是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 原因。第 3 题,这一案例体现了交通干线的变化与城市兴衰的关系。 答案:1.A 2.C 3.A 读图,完成第 46 题。 4 图中 a、b、c、d 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 A.aB.bC.cD.d 5 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景旅游度假区,该旅游度假区( ) A.沿湖滨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沿主要公路分布 D.沿铁路分布 6 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9、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第 4 题,图中 b 地位于两河交汇处,陆上交通过河点,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 第 5 题,水景旅游度假区应位于图中湖滨。第 6 题,由图可知,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答案:4.B 5.A 6.C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国美、苏 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完成第 79 题。 7 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8 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

10、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 9 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解析:第 7 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 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第 8 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第 9 题,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7.D 8.B 9.A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按照服务对

11、象不同,可分为批 发业和零售业。读下图,完成第 1012 题。 10 促进甲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公路建设 C.农田建设D.旅游业发展 11 零售业的特点有( ) 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布局上要求量少质精 城市繁华地段相对集中 类型相对 单一 A.B. C.D. 12 与乙处相比,丙处零售业网点密度较小的原因有( ) 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差 人口稀少,购买力有限 交通运输线路稠密,交通运输方式复 杂 商品生产量、消费量大,区际商品流通速度快 A.B. C.D. 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原是个河港,因泥沙淤积,河港变浅最终废弃,后因公路的修 建,得到进一

12、步发展。第 11 题,零售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消费者,在布局上要求点多面广,虽 然广泛分布于城乡地区,但以城市繁华地段、人口密集地区、交通便利之处相对集中。从空间 形态来看,大致有商业区、商业街、商业点等类型。第 12 题,从图中看出,乙处位于平原,丙处 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 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也很难伸展到那里;再加上山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购买力有限,山 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答案:10.B 11.C 12.A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 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读

13、图,完成第 1314 题。 13 出行期望量( )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14 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解析:第 1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的出行期望量较大,说 明出行期望量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第 14 题,出行期望量大的 道路,说明人们对其需求量大,因此应优先建设,且道路的级别应较高。 答案:13.D 14.D 15 读图,完成下列

14、各题。 (1)此地形区以 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 和 。 (2)A、B、C 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 。 (3)A、B、C 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 。 (4)A、B、C 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 和 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以东区域等高线在 200 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区;以西地势平坦,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为平原。第(2)(3)题,铁路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运在古代占有重要 地位,故图中 A 最早形成城市。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C 城的区位优于 A 城。 答案:(1)铁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4)分布 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