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902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三单元检测(A)(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检测(A)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 戴兆国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及中国的国风。他在谈论抗战的时候,指出中国 面对日本的侵略,保持着“退而不溃”的态势。在局部上中国面临着失败,但是永未被 敌人所破。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是如此。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组织力,在 于中国人的道德力。这种道德力构成了中国的国风。因为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 的道德力,所以中国注定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中国的国风既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儒家和墨家的 严肃表现在对家国和各种民间组织的信

2、心。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中国人的方 式结合在一起,不被外邦人欺凌,这是儒家和墨家的积极精神。道家的超脱又能够 让中国人在许多事情上放得下,满不在乎。积极的严肃的精神是负责任的担当,超 脱则是能够放下的担当。这样的国风几千年延续下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心理和坚韧 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国人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厄,而不至于消沉。这样的国风促使 中国人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也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面对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人在传统国风的感召下,勇于改革创新,创造出一个 令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新的时代。当然,维系优良的传统国风,我们还需要建设优 良的家风。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国风的形成必然

3、依赖于家风的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细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家庭 都需要一种普遍的家庭道德。传统中国人所提倡的孝老爱亲的家庭道德就是这一 类。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在孝亲之外, 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 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古人虽有忠孝 不能两全的说法,但是,只要每一个人在家庭中尽到孝亲,在社会上尽到忠诚的职责, 两者就可以得到统一。因为这是家风最为基本的要求。一个孝老爱亲的人多半也 是有利于社会的人,一个忠诚于民族和国家事业的人多半是大孝于家庭之人

4、。家风 的最为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形成优良国风的基础。 时代变迁带来了家庭结构的改变,家风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新时代的家风自 然要脱去传统社会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压迫和苛责。随着现代中国大家族制度的解 体,“三从四德”之类的传统家风就不再适应时代,而要代之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家 风。传统家庭依靠家长的权威加以管理,现代家庭则依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 彼此平等交流,共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平辈之间 需要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家庭具体事务上要具体协商。目前中国家庭中最为重 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让老人空巢,不要让孩子留守,这是 当前家庭最为重要的职责,也是好的

5、家风的最为突出的标志。可能有人会说,外出 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都会导致一些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困难。但是,我 们应该深知,一个总是不完满的家庭,往往就是有缺陷的家庭,就是家风有问题的家 庭。这样的家庭没有好的家风,就会失去对家庭道德的遵守,就可能给家庭成员的 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古人说:“家和万事兴。”当家庭 出现了问题,当家风不醇正,一个人的事业也是不完美的。我们与其追求一种破碎 的“成功”事业,做一个不完整的“成功”人士,还不如坚守一份家庭的温暖,为社会贡 献一个安宁的港湾。当一个个家在平静中度过岁月,作为大家的国也就会稳定如初。 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

6、至决定家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 的人情之风。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 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 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 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光明清正的国风,醇美和谐的家风, 应该是我们盼望的时代之风。 (选自 2014 年 2 月 13 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关于“中国的国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抗战时中国军民能够保持组织力,中国注 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B.中国的国

7、风既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国民勇 于负责任的担当精神。 C.中国人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厄而不至于消沉,与几千年延续下的国风所形成的强 大民族心理和坚韧的民族性格密切相关。 D.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人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新的时代,这与传 统国风的感召密不可分。 思路解析:B 项,积极的严肃的精神是负责任的担当,超脱则是能放下的担当。 答案:B 2.对新时代的“家风”建设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家风建设需要对传统的家庭道德加以继承,中国人所提倡的孝老爱亲就 是一种最重要的家庭道德。 B.新时代的家风要脱去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压迫和苛责

8、,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 和彼此平等交流建设。 C.目前好的家风最为突出的标志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对孩子的教育,不让老人空巢, 不让孩子留守。 D.没有好的家风,就会失去对家庭道德的遵守,不仅可能影响家庭成员的发展,也会 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思路解析:A 项,新时代的家风建设继承的应是普遍的家庭道德,而不是传统的家庭 道德。文中也没提“最重要”。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的形成依赖于家风的建设,国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家风,前者正是本文 论述的重点。 B.一个人在家中尽孝,在社会上尽忠,这是家风最为基本的要求,而这一要求恰恰是 形成优良国风的

9、基础。 C.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使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从而导致家 庭有缺陷,家风有问题。 D.作者认为,能坚守一份家庭的温暖,为社会贡献一个安宁的港湾,比追求一种破碎 的“成功”事业重要。 思路解析:C 项,强加因果。 答案:C 二、课内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 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 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 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

10、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 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 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 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 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 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4.作者在前文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而在这里却说“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要说什 么话?请简要概括。(3 分

11、) 思路解析:“我还有要说的话”,在这段文字中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段祺瑞执政府 屠杀爱国学生的事实真相的揭露。 参考答案:作者要揭露屠杀真相,说明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屠杀,要说学生的“沉 勇而友爱”。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含义是什么?(3 分) 思路解析:从这句话中的“伟绩”“武功”等词可以看出,这句话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这几缕血痕”指代这次屠杀。这句话是对杀人者的揭露与嘲讽。 参考答案:这句话用了反语、借代的修辞手法。“伟绩”是指灭绝人性的劣迹;“武功” 是指凶残野蛮的暴行。“几缕血痕”借代段祺瑞执政府充当帝国主义走狗对爱国学 生的血腥屠杀,“抹杀”则指制造这

12、次惨案的段祺瑞执政府的卑劣凶残比“中国军人 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表达 了作者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憎恨和嘲讽。 6.节选部分的第二段在句式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4 分) 思路解析:节选部分的第二段多采用短句,几字乃至一字就一停顿。句式的选用与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可以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思考解答。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多采用简短的语句,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烈士死难的悲痛之情, 给人以哽咽之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10 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

13、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 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 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 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 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 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 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抬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 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 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

14、显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 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 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 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 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 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 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 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 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

15、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 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 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 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 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 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 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李先生用

16、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他一切 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 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 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学问好,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 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 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7.第一段中说“推门进去,先吃一惊”,又说“吃惊更是不小”,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吃 惊”?(5 分) 思路解析:根据语境来看,“先吃一惊”“吃惊更是不小”的原因是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 台上。作者反复强调“吃惊”实际是为突出李叔同先生的形象,为后文做铺垫。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李叔同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的严肃认真的形象,与学生心中 教师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并为下文写他做事认真、最有权威做铺垫。 8.第三段说“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这样的态度”指怎样的态度?(4 分) 思路解析:“这样”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一般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