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2894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年、月、日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让学生自由发言。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2.解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

2、们要认识年、月、日。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观察、统计。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4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数(2)小组交流。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讨论:观察黑板上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3)认识大月、小月。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

3、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4)记忆大月、小月。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儿歌记忆法: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2.试一

4、试。提问: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指名交流,汇报。学生汇报预设: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317+304+28=365(天)(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小结:2014年全年有365天。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

5、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认识平年和闰年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

6、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引导: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年份(年)20052014201

7、520162月的天数(天)(2)组织交流。反馈填写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数(天)28282829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8、。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2.数学文化。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指名阅读短文,并让学生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如2000年、1600年是闰年,2

9、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师出示表格并追问: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追问: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24时计时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

10、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

11、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2.课件演示钟表。(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2)课件演示(时间)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

12、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小结。3.介绍24时计时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

13、时法的关系。提问: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三、反馈完善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钟

14、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图标,提问:你认识这个图标吗?(禁止机动车通行),7:3018:30表示什么?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提醒学生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提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 年、月、日 课题: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