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52881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中职学生冲突管理摘要:冲突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职学生间的冲突尤为普遍。中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与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是引发冲突的心理潜势;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滑是诱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分层教育,心理辅导,自我调控,两赢方案,组织调控是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冲突管理 对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项基本任务,但中职学生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中职校园冲突频发,不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尽管冲突并不等同于暴力和破坏,但中职学生间的冲突绝大多数都是不和谐的和破坏性的。因此,做好中职学生冲突管理

2、工作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为此,笔者在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中职学生的冲突管理做了许多的探讨与尝试。一、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心理潜势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 15-17 岁之间,正处于青春萌动之期,是心理从动荡不安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突出表现为不平衡性,包括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与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不免要接触社会,要适应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心理的发展(如理智、情感、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人际关系,故这一时期是冲突发生最多的时期,可谓“多事之秋” 。也就是说,中职学生在与人互动时

3、极易产生摩擦和碰撞,由此产生偏激行为,因此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现象极为普遍。那么什么是冲突,中职学生发生冲突又有哪些内在因素呢? 所谓冲突,就是人们因目标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相互紧张或对立的状态,也就是矛盾的表面化。冲突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论和摩擦,进而引发冲突。学校是学生群体的集中地,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必然会因彼此的性格、情绪、观点等的不同而产生各式各样的人际冲突。引发中职学生产生冲突的内在因素,笔者称之为心理潜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具有动荡性和敏感性处于青春萌动之期的中职学生常常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其心境也处于强烈的动荡之中,而且对周围的人或

4、事特别敏感,好发议论,好动感情;情感强烈而丰富,情绪起伏而易变,时常会因一句话、一件小事或者振奋激动,感激涕零;或者动怒争执,泄气消沉,所以在人际互动中就会发生冲突。中职学生心理的动荡性和敏感性为这种逆向型的人际互动提供了基础。当他们与人交往或参与集体活动时,如果其言行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认可或者受到意料之外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委屈、愤怒等不良情绪,甚而会采取行动攻击对方,使双方发生争斗,甚至大打出手,表现为一种逆向的人际互动,也就是发生冲突。(二)中职学生的心理具有闭锁性和文饰性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明显不同于儿童时期的外露和肤浅,而是带有闭锁性的特征,即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闭锁” 、 “伪装

5、”起来,不愿轻易表露,其情感的表示也具有一定的曲折和文饰的特点。如由一件事情引起的愤怒,当觉得不表露更为合适时,就故意压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无动于衷甚至相反的态度。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中职学生的心理在理智、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毕竟并未完全成熟,其心理宽容度也较成人要低。因此,当他们的心理受到冲突刺激而达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爆发出强烈的对抗情绪。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对各种冲突刺激存在着一个容忍限度,这一限度与个体心理的宽容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中职学生情感的表示具有曲折和文饰的特点,其心理宽容度有时难以掌握。工作中常会遇到平时并不喜欢惹事生非的学生发生严重冲突的现象,他们不

6、怒则已,一怒惊人,这正是心理闭锁性和文饰性的有力证明。(三)中职学生的心理具有情绪性和情境性情绪性是指具有微弱性、弥散性和持久性的一种情绪状态。当人们处在愉快、喜欢、高兴、激动等良好情绪状态时,双方交际就会向顺从型互动方向发展,即使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双方也会很快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反之就会产生冲突。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会随所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情随境迁” 。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如果当众公开地进行指责,师生之间的冲突率就高;如果私下单独地与学生交换意见,就不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再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愈近,互动的机会就越多,相互之间冲突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反之互动的机会就

7、越少,相互之间冲突的发生率就越低。学生当中,同性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同寝室的同学也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性和情境性在中职学生的心理反映上是很突出的,因此,它是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一种潜势。二、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主要诱因中职教育生源渠道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导致了学生素质的不平衡。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滑,这不仅是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较难提高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也给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有调查表明:超过 50%的中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二、三流教育” ,读职业学校没面子。52.5%的学生认为“空闲时间太多”而心烦;有近 40%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感到孤独,10.46%的学生表示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总想

8、找机会让比自己强的同学在众人面前出丑,表现出过度的嫉妒和不正当的行为;有 71.94%的学生有过打架斗殴的行为,表现出较严重的暴力倾向。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诱因复杂而强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品质不良是诱发冲突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的道德品质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通过个体的心智活动表现出来的,因而优良的品德应该是:有正确的是非观和健全的人格;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美好的道德言论等。一些中职学生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出现是非不明、美丑不分的现象,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生活没有目标,纪律观念淡漠,学习动因不明,因而

9、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并出现异常行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消极地接受现实;或者产生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如打架斗殴、顶撞师长、故意损坏公物、抽烟酗酒等,以寻求心理麻醉或心理的暂时平衡。一旦遇到刺激,很快就会诱发冲突。(二)心理素质不高是诱发冲突的重要原因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1999.8.)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三大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智力状况正常以外,还包括情绪情感稳定乐观,心理健康能够自制,人际关系协调和谐,态度乐观悦纳自我等。中职学生处在心理发展与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心理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性格与情绪,这些不良的性格与情绪往往成为他们发生冲突的导火索。1猜疑

10、 是由人的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其表现形式为言行敏感,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从而把无中生有的事情强加于人。因此,猜疑既可以直接发生冲突,也可以转化为潜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个体后续活动直至诱发另一个冲突。这就是说,多疑乃冲突之源。2嫉妒 中职学生充满天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并不一定会导致嫉妒,但好胜心强、心胸狭隘的学生易在竞争气氛中滋长嫉妒心理。他们过高估计自己,对人好责备、猜疑,不甘心自己的失利,更容不下别人的成功与胜利。有的中职学生发现班级同学的能力比自己强,家境比自己优越,或长得比自己漂亮,便会产生嫉妒心理。当双方接触时,嫉妒者往往以讽刺、挖苦别人为快,甚至采取不正

11、当手段,对别人进行攻击,以激起双方的冲突。3烦躁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中职学生常常表现得十分烦躁,因自卑而烦躁,因失意而烦躁,因青春萌动而烦躁等等等等。当一个人烦躁时就容易失去耐心,变得粗暴,不能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事情。稍一触发,就会使其言语失去分寸,最后导致冲突。(三)法律意识不强是诱发冲突的又一原因 有关统计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青少年的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年龄趋向低龄化。1995 年湖北省抓获不满 18 岁的少年犯人数在全部青少年犯罪成员中的比例就高达 30%。而处于 18 岁以下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中职学生就是这个年龄阶

12、段的群体之一,他们模仿性强,自尊性强,易感情用事;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无知导致心中无“法” ,有的虽然知法但不守法,视法律为儿戏,有时抱着侥幸心理违法犯罪,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和荣辱观,美丑不分,善恶不明,心态严重扭曲,且以攻击性语言或侵犯性行为宣泄出来,以激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冲突的发生和发展。或者对他人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言行作出富有攻击性的回应,即采取报复行为,主动挑起冲突。这种冲突极易酿成严重后果,最终使主动挑起冲突者走上犯罪道路。三、中职学生发生冲突的管理对策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整体素质决定了他们发生冲突的频繁性和复杂性,他们的冲突绝大多数都带有不良影响和破坏作用

13、。阻止和减少中职学生发生冲突,主要应从班级管理工作抓起。(一)中职学生冲突的预防策略进行冲突管理,重在预防,贵在教育。而且预防要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加以重视,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来减少冲突的潜势和诱因。1. 分层渗透教育法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基础教育到技能教育的转轨阶段,这种在不同教学目标下产生的不同的教育模式,让许许多多的中职新生感到茫然无措和孤独无助,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有的学生还会因此大失所望或痛哭涕零。这种由不适应导致的失望很快就会转化为不满情绪,这种情绪的积蓄最终就会成为冲突的潜势和诱因。因此,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对他们采取分层渗透的教育方法,会更具有针对性。分层渗透教育内

14、容的选择,可根据中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来定。教育的内容既分层又渗透,即:在进行后一层次的教育时,同时又包括前一层的教育,交叉反复,渗透递进。分层教育的内容及模式如下:二年级(下)(11)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2)就业与创业教育(8)审美教育 (9)人际交往教育 (10)挫折教育 (5) 安全教育 (6)专业思想教育 (7)民主法制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 (4)思想品德教育 (1)适应能力教育 (2)行为规范教育二年级(上)一年级(下)一年级(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渗透教育,其内容和方法还应灵活多样,笔者的做法是:每日一次交流晨会,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演讲例会。将

15、这些教育内容以谈心、演讲、讨论的方式渗透其中。同时与政治教师保持联系,对一些需要进行系统教育的内容通过政治课堂共同完成。利用分层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有效的预防冲突的策略。这些正面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冲淡中职学生因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而带来的烦躁和不良情绪,而且对于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很有益处,从而减少许多诱发冲突的因素。2. 心理辅导教育法用心理学理论帮助求询者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获得自助自决的能力,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这种方法称为心理辅导教育管理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更多的是“听” ,而不是“讲” ,是聆听、理解和共鸣。心理辅导教育管理法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本

16、身就具备心理治疗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仅凭聆听就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1)心理辅导教育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人本化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愿意告诉你他内心的真实世界。其次,须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兴趣和潜能,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2)心理辅导教育的具体做法:第一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如学习情况、表现情况、人际关系、情绪变化、身体状况等) ;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如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 。第二步,搜集学生心理档案资料。笔者主要采取的是学生周记和谈话法。自新生入校的第一周起,我就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写一篇反映自己真实思想的周记,起先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此后就变成了学生的自觉习惯。从周记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欢乐和烦恼。另外每月至少同每个学生谈一次话。这样就可以获得学生心理档案的真实材料。第三步,根据了解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