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698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NaCl的形成示意图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2)定义及特点2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2微粒的电子式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Cl:。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不一定,AlCl3是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有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2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2、氨水中通入足量CO2生成含离子键的NH4HCO3,此过程中无电子得失。3MgCl2的电子式如何表示?提示:Mg2。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离子键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判定(1)从元素判定: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注意两特殊:铵盐虽然所含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2)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在熔融时导电的化合物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注意水

3、溶液导电不能判定。1已知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6和812和1720和911和17A B C D批注点拨解析二者分别是C、O,形成共价化合物CO2,不符合;二者分别是Mg、Cl,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符合;二者分别是Ca、F,形成离子化合物CaF2,符合;二者分别是Na、Cl,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不符合。答案C练1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离子化合物是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因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

4、子键,A项错误;铵盐(NH4Cl)中阳离子是NH而不是金属离子,B项正确;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下不导电,C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一定相等,如CaF2中Ca2和F,D项错误。练2下列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Na2O2 BCaF2 CCO2 DBa(OH)2答案C解析CO2分子内不含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方法规律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1)三个“一定”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2)两个“不一定”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NO3等;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

5、离子化合物,如AlCl3。知识点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同种原子不能合并,右侧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通常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例如,溴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为:NaNa;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MgMg2。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1)阳离子电子式和阴离子电子式组合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时应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写在一起,一般对称排列。(2)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原子团除外),阴离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电子(H除外),用方括号括住,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阴、阳离子构成电子式时,正电荷

6、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例如:NaBr:Na;CaCl2:Ca2;K2S:K2K。2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表示正确的是()ANaBNaNaCMgMg2DNa NaNa2Na批注点拨解析A中没有用弧线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方向,Na电子式书写错误。B中Na、Br都没有标离子所带电荷数。C中应把氟离子分写在镁离子的两侧,两个氟原子不能合并表示。答案D练3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AMg22 BNaCCa2 DNa2答案A解析B应为Na,C应为Ca2,D应为Na2Na。练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1)KBr_。(2)Na2S_。(3)MgCl2_。(4)Na2O_。(5)CaBr2_。(6)KF_。答案

7、(1)KK(2)Na NaNa2Na(3) MgMg2(4)Na NaNa2Na(5)B CaCa2(6)KK方法规律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易出现下列错误:(1)漏标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合价分不清。(3)阴离子漏加方括号。(4)把相同的离子合并在一起,如MgCl2的电子式错写成Mg2。(5)把“”写成“=”等。本章归纳总结1.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大多数盐铵盐、含氧酸盐、钾盐、钠盐、镁盐、钙盐等;金

8、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因为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作用,所以离子化合物均很难分解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离子键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要注意静电作用包含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项错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原子直接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B项错误;NH4Cl为离子化合物,但较易分解,C项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2下列物质肯定不含离子键的是()A氧化物 B酸 C盐 D碱答案B解析A项,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9、B项,酸中没有离子键;C项,多数盐中含有离子键;D项,强碱中一定含有离子键。3下列有关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ANaOH:NaHB硫离子:2CMgCl2:Mg2D钠离子:Na答案C解析MgCl2中两个氯离子不能合并书写,C错误。4下列元素最易形成离子键的是()ANa BMg CAl DSi答案A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易形成离子键,A正确。5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调味品。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具有较高的熔点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水溶液能导电 D常温下能溶于水答案B解析实验中常通过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6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

10、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A项,Na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正确;B项,Na原子具有强还原性,而Na具有弱氧化性,Na与Na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C项,Na与Cl以较强的离子键结合形成稳定的NaCl,正确;D项,NaCl由离子键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7有AG七种元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

11、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密度最小的气体。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_;B位于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2)E单质的颜色是_。(3)A元素与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4)用电子式表示G与A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5)F的元素符号是_。答案(1)钠三A(2)紫黑色(3)Na(4)NaNa(5)He解析(1)A在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A为Na,B为Mg,C为Al。(2)(3)D单质为液体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为HD,D为Br,E的单质是固体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为HE,故E为I。(4)G是第二周期的氟元素。(5)F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且性质稳定,则F是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