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2606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计时双基练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时双基练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批判”的“主义”,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这只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当时进行示范的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欧文“新和谐公社”),故C项正确。答案C2(2016宁德质检)共产

2、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解析归纳材料可知,无产阶级将夺取资产阶级资本,建立公有制,并且要发展生产力,故D项正确;A、B两项只体现了部分目标;C项涉及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途径,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3(2016石家庄模拟)列宁在1895年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地正在进行斗争的无

3、产阶级。”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主流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析由题干材料“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地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可知B正确。A说法错误,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4(2016呼伦贝尔模拟)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

4、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解析解读题意可知社会形态应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存在,而巴黎公社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因而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与生产力水平不符的,失败是必然的,故C项正确。 答案C5(2016洛阳高三模拟)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A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B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C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D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解析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只是一种宣传,并未真正做到,故A、B、D三项错误;巴黎公社这种做法是为了得到农民支持,说明其试图建立工农联盟,故C项正确。

5、答案C6(2016黄山质检)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解析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即没有认识到当时人们希望退出战争,获得面包和和平的诉求,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形成两

6、个政权并存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临时政府没有解决人们所需,而不是临时政府对外妥协,故D项错误。 答案B7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颁布了土地法令B推翻沙皇统治C颁布了和平法令D推翻了临时政府解析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十月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就,和平法令是指退出一战的协定,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8(2016

7、潍坊高三模拟)“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解析由“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综合判断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材料二(法国)工人武装组织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

8、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订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材料三右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的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

9、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材料四下图为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调查问题调查结果1.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2.你心目中,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列宁227票,威尔逊(美国总统)51票(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该文献是什么时候为哪个组织发表的?(2)归纳材料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

10、社员墙”?(4)根据材料四概述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其中第二项调查结果列宁票数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相对简单,依据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即可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从斗争的政治诉求和结果两大方面归纳总结即可。第(3)问难度较大,作答时要联系巴黎公社革命的史实,结合材料中“拼死庇护”“企求”“历次革命受难者”等关键信息,从巴黎公社革命的革命立场、斗争方式、革命目标、革命志向、思想感情等角度展开论述。第(4)问“主流民意”归纳要注意符合材料主旨,“主要原因”的分析要从中俄两个视角进行阐述。答案(1)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2)要求选举权;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都是最终失败。(3)不能展现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精神;并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不主张暴力革命;“受难者”包括敌对双方,作者站在阶级调和的立场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4)主流民意:俄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等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列主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