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752543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高原特色 狠抓新闻创新33new(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转改”:党报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西藏日报社改革创新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永恒命题。近年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三贴近”抓住新闻宣传工作“痼疾”,明确了改革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三深入”提出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目前正在全国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是将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具体化,“走转改”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三贴近”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平面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增强新闻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党报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走转改”是西藏日报结合西藏区情,立足

2、西藏特色,积极开展党报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重要遵循西藏日报作为身处我国欠发达地区、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的党报,我们面临的基本区情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矛盾和普遍矛盾同时存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同时,也面临着西藏日益多样的传播手段、多元的舆论空间、多变的社会思潮,各媒体充分发挥特点和优势的新的舆论格局。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西藏工作主题,提出了当前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特殊矛盾是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两

3、个矛盾决定了西藏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殊性: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特殊。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西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尚属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各族人民热切期盼,投身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火热实践,赋予了西藏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殊使命;二是反分裂斗争的特殊。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达赖分裂集团从未放弃过把西藏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图谋,在西藏,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问题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这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是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特别是近些年来,西藏日益成为国内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使西藏的

4、新闻报道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挑战性;三是民族地区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特殊。西藏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加强民族团结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政治性、政策性强,敏感而迫切,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四是西藏社会形态的过渡是由极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直接过渡来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是在封建农奴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到以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直接的社会过渡形态,决定了西藏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现状,尤其是在较为偏远、信息闭塞的基层农牧区,刻有落后社会形态烙印的旧事物、旧思想、旧习俗在短时间内还表现得相当顽固,引领社会思潮,宣传新生事物,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让先进文化进入基层,深

5、入人心,占领基层牧区舆论和文化阵地,是西藏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西藏日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立足西藏区情,认识特殊性,把握规律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吸引最大范围的读者,扩大党报的舆论影响。这是西藏日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适应新形势新的时代的必然要求。要始终把马克主义新闻观作为衡量办报质量高低的价值和标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深入持续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

6、“四观”、“两论”的宣传教育;要突出宣传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的宣传教育。要针对西藏社会存在的特殊矛盾,始终把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深入持久地针对达赖集团的分裂破坏活动和反动言行,组织精干力量,针锋相对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入揭批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通过各种形式,立足大局、把握基调、有效引导,增强新闻宣传的指导性、战斗性和针对性。要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新闻宣传工作,长期以来,西藏日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宣传基

7、调,积极创新报道方式,形成了民族团结宣传报道常态化机制,在各个版面开辟专栏给予充分体现,并通过短小精悍的言论引导和百姓身边先进典型的大力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发展。近几年,我们所开辟的民族团结故事会、推动科学发展 共创和谐社会、百姓故事等专栏就是这类报道的典型栏目,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社会效益明显。 “走、转、改”是新时期“老西藏”精神在西藏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明确了西藏新闻宣传工作发扬“老西藏 ”精神的具体要求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和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域广袤,高寒缺氧,自然条件艰苦,社会条件复杂。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

8、艰苦奋斗,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能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和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西藏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共同缔造“老西藏”精神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辉煌成就。“走、转、改”是西藏新闻工作者践行“老西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西特的地理属性和艰苦的环境条件,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深入基层的良好作风。西藏300多万人口中,80%的是农牧民。农牧业是支柱产业,农牧区的宣传报道是媒体宣传报道的主体,要想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写出带有“酥油糌粑味儿”的稿件,必须深入到基层一线,投身到基层农牧区火热的社会发展实践,与基层群众充分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变化,记录

9、他们的真实生活。长期以来,西藏日报在办报机制、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都是按照多反映基层、多反映牧区这一思路来要求的。在奖励机制上,我们着重将责任制向下基层的记者倾斜;在记者分派上,我们将藏汉族同志合理搭配,互为补充,尽可能多地到基层一线采访;在版面安排上,我们尽可能多为农牧区的稿件留出更多版面。这几年,我们推出的农牧区走笔、农牧区见闻、头条新闻大赛、现场短新闻,特别是藏文媒体推出的进农户、访农家等栏目,刊发的都是记者深入基层采写的所见、所想、所感的鲜活稿件。可以说,“下基层”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必须经历和基本素质,西藏日报几代高原报人已经在不觉间形成了一种把重心放在基层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

10、良采访传统,并鼓励和影响着后人踏着前辈们的足迹发扬光大。这是高原报人践行“老西藏”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党的新闻事业在西藏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特别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在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的同时,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活动中,每年都要策划大型或送,由社领导带动,组织多批次的采访小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1999年沿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采访的雅江行到2009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雪域边线行,从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最美蔵乡行到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宣传报道的重走解放军进藏路和雪山记忆,每一次的大型报道,广大采编人员都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艰苦卓绝,察民情,体民

11、怨,报道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广大好评。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对“老西藏”精神的丰富,也是西藏新闻工作者新时期践行“老西藏”精神的具体行动。为积极响应由中央五部委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号召,西藏日报社迅速动员行动起来,制订了由社领导分包地区的责任机制,派出了阵容强大的采访队伍,由社领导亲自带队,先后深入山南、拉萨、那曲、林芝、阿里等地(市)的最基层农牧区进行了长时间的新闻采写工作,一大批内容真实,形式活泼,饱含情感的稿件同时还充分结合西藏实际,丰富了此项活动的内容,使之成为一次“双向”活动。即要求记者通过深入基层,采写稿件的同时,还强化导向意识和服务意识,针对一些交

12、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边远农牧区,把党的惠民政策、有用的生活信息和先进的科技文明带给基层群众,。努力让各族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从而让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西藏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同时,就是要改革创新,坚持为农牧民服务,更好地占领农牧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更好地为西藏发展稳定服务,不断丰富报系,拓宽办报领域,丰富信息载体,不但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读者的需求,扩大媒体的接触空间,延伸媒体的被阅读半径。而且更重要的能让基层群众在认得到、看得懂报纸报刊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在报纸报刊里了解到信息,学得到东西,从而密切联系基

13、层广大人民群众,扩大西藏日报的舆论宣传阵地。在版面和栏目设置上,我社继续坚持以言论立版,以言论带动版面的版面构建模式,增强党报的指导性和引导力,同时改革动态版面,加大农牧区基层报道和民生报道的力度,提高媒体报道的品质和公信力,打造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地区新闻,提升地区新闻报道的深度,集中反映地区的成就和变化。在改革创新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上。一方面在版面上对领导人活动和会议的报道进行限制,要求记者在采写时尽量减少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字数,另一方面,采取1+1新机制,鼓励记者要报道会议消息的同时,善于发掘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促使记者在作风和文风等方面有所转变和改进。在报道语言的使用上,我们鼓励

14、记者“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的事儿”,这样即保证了消息不失真,也促进了记者在采访时与群众拉近距离。特别是在藏文媒体的报道语言上,积极探讨藏语书面语和日常口语的接近性,定期组织藏语翻译队伍深入到农牧区,搜集和整理基层群众的新词术语,规范报刊用语,让广大读者看得懂、看得明,不断扩大藏文媒体的影响力。在丰富报系,扩大服务上,西藏日报形成了“六报一刊一网”的办报格局,即,西藏日报汉文、藏文报,西藏法制报汉文、藏文版,人民日报藏文版,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高原新农村。其中,人民日报藏文版每天向西藏和四省藏区行政村、基层教学点、寺庙免费赠阅近5万份;西藏日报藏文报、西藏法制报藏文报每天向农牧区免费赠阅

15、3万份;高原新农村杂志每期向农牧区免费赠阅1万份;西藏日报、西藏商报数字报免费向网民开放。这样,在横向服务上,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补充,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媒体报道态势。纵向服务上,纸质媒体推出和网络媒体,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真正形成了纵横交错、合力凸显的新闻报道信息网。“走转改”关键在人,是锤炼采编队伍,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社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报社推进作风转变、文风改变和新闻宣传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新闻创新,实际上是新闻人在创新。报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一个结构合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就在实际上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西藏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注重提升办报

16、队伍的后续潜力,注重为报社的纵深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这几年,我们从内地重点高校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研究生,壮大了报社采编队伍,增强了报社采编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高度关注引进人员的后续培养和锻炼,新进记者必须下记者站,新进编辑每年必须抽出一定时间到基层采访。这样即保证了记者和编辑们能够尽快尽多地熟知基层状况,并在基层采访的实践中能够跟富有经验的老记者、老编辑学到真本领,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这几年报纸组织策划的大型报道活动和今年已经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让新进编辑和记者参与其中,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有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此外,为引导报社采编人员的作风和文风与报社近年来努力和探索的办报方向相一致,我社每年还抽出固定时间,召开各业务部门的务虚会,针对报纸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采编人员中展开大讨论,尤其是关于文风转变方面的探讨,这样既保证了办报方向,又确保了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我们认为,报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