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752516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并会在当时发挥积极作用,组织理论也是如此。古典组织理论的理论家以理性人为假设,以人机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随着历史的推进,在行为科学时期,理论学家们对古典组织理论进行扬弃,以社会认为假设,以人际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了新的组织理论。两个时期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并且会继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关键词:组织理论 古典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 目录摘要1目录21 引言3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32.1 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32.2 法约尔

2、的行政管理学派42.3 韦伯的科层制学派4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53.1 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53.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64 比较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74.1 理论假设的不同74.2 研究方法的不同84.3 人与组织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85 结语9参考文献91 引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类组织,因此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该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组织理论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再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直到今天,关于组织方面的

3、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因为它涉及到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很多领域,而且每个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都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组织理论的复杂多样性。本文主要将古典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以及基本观点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组织理论随着历史前进的发展变化。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古典理论时期,该时期的组织理论主流学派主要有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韦伯的科层制学派。2.1 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又叫任务管理制。泰罗认为,在一个组织中,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部门,

4、还要在职能管理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他认为,任务管理取决于事先做出的精密计划,管理人员每天都要按计划分配每个工人的具体任务,并要附带任务的详细书面说明、时限、标准方法和程序等。这样,管理人员既要详细的做工作计划,还要指导完成各项工作,这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压力。于是,泰罗在后来又提出“职能工长”的监督方式,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几项管理职能,例如,有“工作流程管理员”、“指示卡片员”、“车间纪律管理员”、“修理领班”等。但是,这样做又使得各领班觉得自己的权限和活动范围缩小,所以“职能工厂”的监督方式并未在实践中得到普及。 其实,泰罗之前所有构想都是为了达到分权的

5、目的,尝试未果后,泰罗提出了工厂的总经理的特殊作用,他认为,经理要把车间的细节问题交给专门人员处理,自己只需关心“例外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这样做,使上下级之间实现了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物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2.2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法约尔当时所在的科芒博公司采用的是垂直型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他以其多年的经验和远见发现,管理不是简单地设计制度方法来提高效率,要把管理职能从技术活动中分化出来,并且管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等得到提高的。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职能”,管理者要把个人权力和正式权力区分开来,权责要相对

6、等。在组织方面,他把组织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并重点介绍了社会组织方面。组织是由人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管理层次的数目保持在最低限度内,在整个组织中保持较小的管理跨度,如一个管理人员直接下属通常要少于6个人。 另外,法约尔提出“统一指挥”原则,每个员工只服从一个上司并为其效劳,这样便于“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集中精力”,组织机构的安排必须要保证在实现目标时能进行统一领导,便于控制而不会出现文牍主义。法约尔还提出参谋人员的概念,参谋人员只能听命于总经理,并且协助领导工作,他还独创了参谋人员的新职能,即“探求改进工作的方法”。他认为,组织机构的“金字塔”式发展是职能增长发展的结果,每个企业要

7、制定正式的组织图,详细规定等级层次、权力界线,合理配置人员(包括挑选、评定、训练等),组织设计也要遵从权变理论。法约尔还提出了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也就是所谓的“跳板理论”,这样可以使各部门间的联系迅速有效进行,也维护了统一指挥的原则。2.3 韦伯的科层制学派柯林斯在1975年说:“在组织研究领域,甚至所有的社会学领域,没有比韦伯的科层制模式更为著名的了。当时,韦伯访问美国参加会议时,发现,美国的大型企业的覆盖范围很广泛,远远超过德国,发现是因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精神鼓励创新和竞争,所以他希望提出一种能够让任何大型组织都能理性而系统化运行的理想体制。韦伯所认为的科层制与

8、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贬义”的科层制不一样,在他看来,科层制是一特定类型的行政管理结构。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传统型、卡里斯马型和合理-合法性的权威,韦伯认为,在这三种权威中,科层制是与合法-合理性的权威模式相联系的,只有合理-合法性的权威才是科层制组织的基础。这种体制的特征主要有:组织中的人员是全职人员;对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进行了明确的权责划分;组织中的所有人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原则;有严格的书面规则和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决策和行为;公私要严格区分,不得以权谋私;按技术水平选拔优秀员工并按职发薪;如无意外,职位是终身的。韦伯和泰罗、法约尔一样,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将科层制奉为能够适合各种大型组织的“

9、理想类型”。韦伯还认为,不应该把科层制看成是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组织模式,而要把它看作是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动态组织模式。在此时期,古利克和厄威克两位理论家,在泰罗和韦伯组织理论基础上也分别提出自己的组织理论,古利克提出“管理七职能论”,厄威克提出组织理论的八项原则。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加剧,人们的情感诉求和心理需要越来越迫切。古典组织理论的缺点日益显现,因为科学管理将工人当做“生产机器”和“生产工具”,这大大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工人们觉悟的提高,罢工、怠工等形式的工人运动开始兴起。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失灵,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危机,许多管

10、理学者来越发现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提出要将人际关系以及个性等因素看成组织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应运产生。该时期的组织理论主流学派主要有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3.1 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们发现,不应把组织中的人简单看做在物质驱使下会使效率达到最高的“工具人”或“经济人”,人不只有理性的一面,还要把人看成“社会人”。在实验的第四阶段,他们对绕线室员工进行观察研究,以此来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实验研究发现,在一个企业中,不仅包括有正式目标并受严格规章制度约束的正式组织

11、,还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情感而行政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组织并非有严格规定的组织制度,而是自然形成的规范或者惯例,成员必须要服从。梅奥等人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只是看到正式组织,而忽视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不应被视为“坏”的,而应该看成是正式组织的必须的、相互依存的一个方面。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比较僵化、不灵活,不注重工人的个性特征,也不利于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非正式组织正好弥补正式组织缺少的这些方面,使员工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实现,例如感情、安全感、归属感等,当员工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很乐意地为组织的长远目标而努力工作,提高

12、组织的生产效率,这样做同时也缓解了西方当时的劳资矛盾和社会危机。3.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首先对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并出版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他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物质因素和对组织有贡献的人员组成的;组织是一个交织复杂的整体,内部各人员之间只有在相互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作用,“正式组织是人们自觉的、有意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 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要使一个组织长期持续存在,就必须采用内部平衡和外部调节相结合的手段。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系统是正式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另外,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

13、网络存在于全国性或地方性社会的非正式组织复合体的基础上或其中 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这个网络中,很少存在很明显的正式组织个体,而是直接或间接地附属于其他组织。 同梅奥一样,巴纳德也认可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是没有固定结构、没有确定分支机构且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非正式关系的形成是正式组织形成前的一个必要前提,在某些方面甚至对正式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非正式形成的一些习惯、态度会影响到正式组织,并部分地通过正式组织表现出来。巴纳德还认为,经理人要充当组织中协作人的中枢,当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或意见不一致者时,经理人要进行协调来保证

14、组织的正常良性运转。巴纳德提出著名的“权威接受”理论,权威不取决于上级的地位,而取决于下级对上级的心理认可。4 比较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家庭背景的不同是导致各流派科学家在组织理论上观点各异的主观原因。组织理论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逻辑过程,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古典组织理论的批判吸收和继承发展。4.1 理论假设的不同古典组织理论的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不论是泰罗、法约尔还是韦伯,他们的组织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他们认为,人性懒惰,缺乏抱负,宁愿被人领导;没有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也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组织需要;员工实际上是乐于安于

15、现状并及其抵制变革。古典组织理论的工具人假设是的该学派的理论价值看到正是理论的存在,而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对人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观察,要认识到人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该时期的理论家认为,在承认正式组织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4.2 研究方法的不同 古典组织理论采用的方法是人机关系技术论的方法论,将人与组织对立起来, 视人为组织的附属物,在具体运行中采用实验、归纳和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着重研究管理的事实

16、方面,即如何提高效率,而不在于研究人的价值方面,即人的行为。 另外,在理论通用方法上,古典管理组织理论主要采用了经验式的归纳方法,这也是其不能称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原因之一。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采用的是人际关系论或者人群关系论。在一个组织内部,每个个体都不是一个独立体,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组织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联系,组织目标的达成是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传递信息、达成一致并为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人际关系在一个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组织目标能够顺利达成的一个关键因素。4.3 人与组织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 古典组织理论的理论家将组织看作是一种为完成特定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工具或手段,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着重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