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2223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计时双基练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时双基练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泰安一模)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解析五四运动由国内青年学生组织发动,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不

2、可能受到日本的援助,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南通模拟)“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B运动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解析由材料中“由北京而及于上海”可以判断B正确;由“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判断C正确;由“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判断D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共产党成立之前,共

3、产党不可能领导五四运动,A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6临沂质检)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解析题干中青岛潮描述的赵家楼之所以起火,一方面是由于电线走火烧了房子,另一方面还在于曹家人想烧死学生和把放火罪名转嫁到学生头上,这与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显然亲历者杨振声的描述应该更符合史实,

4、可见青岛潮的描述是站在保护学生的立场上,故B项正确。答案B4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项错误;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但到了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从“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当时已经明确了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5、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答案A5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三大”是在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才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事宜。“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是中共一大的提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A项错误;“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

6、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创的,故B项错误;“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时已对中国国情有了正确认识,故D项错误。答案C6(2016长沙高三模拟)“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B反帝反封建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国民平等解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目标一致,故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与北伐战争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同样没有建立起民主政治和实现国民平等,故C、D两项错误。答案B7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

7、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孙中山在多次维护共和斗争失败后思想转变B中共在组织工人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后认识提高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解析在民主革命视野下,国共合作的国内原因,孙中山思想转变只是条件之一,而非主要,故A项错误;中共思想转变也只是条件之一,并非主要,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日民族矛盾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要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即“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需要国内各革命阶级联合,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衡水中学

8、模拟)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精英”主导到“平民革命”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A土地革命B辛亥革命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解析“平民革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三项都属于“平民革命”,国民革命时间最早,故选C。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属于“政治精英”主导的革命。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9(2016重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

9、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材料二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

10、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

11、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内外方面考虑。第(3)问第一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即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第(4)问,结合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

12、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