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2175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势,掌握木构建结构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古构架中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作用;掌握古代单体建筑和群体组合的典型特征,掌握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建筑装饰的主要特征。 【学习要求】,【引言】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仿佛一首美丽的诗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那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2.1木构特征 2.2建筑

2、特征 2.3装饰特征,本讲内容,2.1木构特征,2.1.1木构架的优点 2.1.2木构架结构体系,2.1.1 木构架的优点,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木构架承重;墙壁不承重,起围护、分隔等作用。 木构架的适应性强,便于维修。 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所引起的危害。,缺点:木材耗用多;不利防火,易受到虫蛀,很难很好得保留;难以适应更大的空间需求。,【特别提示】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中国木构架的结构特点。,2.1.2木构架结构体系,1、叠梁式 亦称枱梁式,是木构架的主要形式,使用范围最广。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唐代已发展成熟。用于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叠梁式构架示意图,

3、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各层梁上架檩,檩上架椽,构成空间骨架。 优点是室内少柱,可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多且施工相对复杂。,2、穿斗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已看到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穿斗式构架示意图,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柱上架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以穿枋横向贯穿,并以挑枋承托出檐。两榀构架之间用斗枋连接。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墙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空间不够开阔,柱子较密。,3、井干式

4、 井干式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商代墓椁中已有应用,目前所见最早的井干式房屋的形象及文献都属汉代。 井干式结构耗用木材多,绝对尺度和门窗开设都受限制,因此仅用于少数森林地区。,大木作,大木作是指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是木建筑形体和比例尺度的决定因素。,柱子,枋,梁,椽,檩,大木作由柱、梁、枋、檩、斗拱等组成,各个构件的作用如下: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梁是承受屋顶重量的主要水平构件;上一梁较下一梁短,层层相叠,构成屋架。 枋连接柱与柱的水平构件,起辅助和稳定柱梁的作

5、用。 檩直接承受屋面荷载,并将荷载传到梁和枋上。 椽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拱的组成与作用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斗拱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装饰作用。,【特别提示】 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制定建筑各部分和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时,都以它做度量的基本单位。,斗拱的演变 早期的斗拱比较大,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主要作为结构构件。 唐、

6、宋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依然突出,同梁、枋结合为一体,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少,成了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变得纤细而又丛密。,太和殿檐下斗拱,斗拱的类型 宋营造法式中,一组斗拱称为“一朵”,用于柱上的称柱头铺作,角柱上的称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称补间铺作。 清代,一组斗拱称为“一攒”,用于柱上的称柱头科,角柱上的称角科,二柱之间阑额上的称平身科。,柱头科,平身科,角科,【知识链接】 柱子的构造: 1、侧脚古典建筑中,柱子沿正侧两个方向微向内倾斜,而且越靠边的柱子倾斜得越明显,这种做法叫做侧脚。宋时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10/1000,在山墙出向

7、内倾斜8/1000。 2、升起即柱列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每向外多一间,檐柱升高2寸。 侧脚和升起都对建筑结构起了稳定的作用。,2.2建筑特征,2.2.1单体建筑特征 2.2.2建筑群体特征,2.2.1单体建筑特征,1、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 单体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 。,三段式构图示意,(1)台基 台基在下部,由砖石砌筑,承托着整座房屋。 台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台基;另一类是须弥座台基,多用在较大和较重要的建筑物上。,普通台基,须弥座台基,须弥座台基,普通台基,【知识链接】 台基处辅以踏道和栏杆。 踏道是用于解决高差的交通设施,有阶梯形踏步和坡道两种形式。辇道是坡度平缓用

8、于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后逐渐被雕刻上云龙水浪,成为装饰构件。 栏杆,也称勾阑,一般有望柱、寻杖、阑版(栏板)等做成。,(2)屋身 屋身由木制柱枋作骨架,墙体作围护结构,其间安装门窗。 墙根据材料主要分为土墙、砖石墙;根据墙壁的性质和部位可以分为檐墙、山墙,槛墙、八字墙、屏风墙、照壁、隔断墙等。,山墙,山墙细部,单坡山墙,马头墙,槛墙,照壁,(3)屋顶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象上最显著的标志,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第五个立面。,屋顶有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并可组合成多种形式。,屋顶的形式,【知识连接】 屋面曲线有檐口曲线、屋面曲线和屋脊曲

9、线。,檐角的起翘和出翘,檐口曲线在汉代石建筑及明器中尚未呈现,唐宋时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元明清又恢复成直线。 屋面曲线在汉代文献中就有“反宇向阳”的记载,唐代建筑可见平缓的屋面曲线,宋以后渐趋陡峭,直至明清。,屋脊曲线在汉代石建筑和明器中正脊已有升起,唐宋及元时正脊起翘比较生动,明清又恢复平直状态。 屋檐的转角处也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称为“起翘”;檐角向外挑出,称为“出翘”。,【知识连接】 举架是中国古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架是清朝时的名称,在宋代称为举折、 提栈。 举架的做法:以步架(檩间的水平距离)为基准,为保证雨雪的排泄,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举,飞椽为三

10、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城楼或亭子的脊步架,其坡度需酌情增陡,可达九五举乃至十举以上。,清式屋顶举架做法 (主要用于北方官式建筑中),2、以间为基本单位 间是木构建筑平面、空间和结构的基本单元。 间数一般为单数,并有非常严格等级制度。,间的名称从中间到两边分别称为明间、次间、稍间、尽间。 空间上的间是指对应平面一间的空间构架,由柱、梁、枋、檩、椽等构件共同组成的。,建筑的“间”,2.2.2建筑群体特征,1、以院落为组合单元 中国古建筑一般都是由单体建筑与围墙、廊子等围合成院落,若干个院落组合起来,就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典型的三进院落的北京四合院,2、纵深

11、布局 中国古建筑的群体组合主要是沿纵深方向布局。沿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的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从而烘托出等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并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明十三陵长陵,【特别提示】 当建筑群规模较大、内容复杂、功能多样时,通常将纵轴线延伸,并横向展开,组成三、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则采用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 园林建筑多采用自由灵活的不对称布局形式。,明清北京故宫,2.3 装饰特征,2.3.1门窗 2.3.2屋顶装饰 2.3.3天花和藻井 2.3.4色彩 2.3.5雕饰,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细部大都是对梁枋、斗拱等结构构件艺术

12、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古建筑装饰细部,综合运用工艺美术、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格。,檐下装饰,外檐装饰,2.3.1门窗,1、门 在中国古建筑中,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版门有棋盘版门和镜面版门两种形式。 隔扇门是以隔扇作为门扇的门。唐代已有,宋以后广泛使用。,版门,隔扇门,隔心,绦环板,裙板,隔扇门装饰,【知识链接】 罩一种特殊的内门,在室内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罩,古代大门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门两种。 屋宇式大门等级高,按照等级高低,又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门、如意门;垂花门是内宅的门; 墙垣式门级别低,有小门楼、栅栏门等

13、。,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门,如意门,乌头门 (宋式建筑中门的类型之一),垂花门,2、窗 窗的形式主要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和漏窗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漏窗,漏窗的形式,2.3.2屋顶装饰,1、走兽 作用是保护瓦钉的钉帽,后来被赋予了装饰和等级作用。 走兽的多寡与建筑等级规模有关,且是一、三、五、七等单数。 清代规定屋角是仙人骑凤,之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故宫太和殿屋角走兽,2、兽吻 位于正脊的两端。 最早称鸱尾,外形和装饰都较简单;中唐及辽代鸱尾下部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向鱼尾过渡;元代鸱尾向外卷曲,改称鸱吻;明清时变成龙头,背上出

14、现剑把,改称兽吻或大吻。,兽 吻,2.3.3天花和藻井,1、天花 天花是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架的构件。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平闇,二是平棊。,故宫太和门平棊天花,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闇天花,2、藻井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形式,是天花向上凹进的部分。 一般用在重要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宝座、神佛像座之上方。 形式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等。,帝王宝座上方藻井,佛像上方藻井,万春亭内藻井,2.3.4色彩,1、常用色及等级 色彩的使用主要是彩绘,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作用。 常用的色彩有青、赤、黄、黑、白等色。 从西周开始,色彩的使用就已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至明清时期,色彩以红黄为尊,青

15、绿次之,黑灰最下。,2、 彩画 彩画是古建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彩画多用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明清时期,彩画主要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类。,1)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主要特征是以龙为主题,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全部沥粉贴金。,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运用最为广泛。 特点是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旋子)。根据用金子多少、图案内容、颜色层次又有等级之分。,3)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箍头多用联珠、万字、回纹。枋心称为包袱,绘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基本不用金。,2.3.5雕饰,雕饰

16、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砖雕、石雕、金属雕饰等。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门头砖雕,云龙石雕,檐下木雕装饰,【知识连接】 在室内布置方面,重要的厅堂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居室、书斋则不拘一格,随宜处置。 室内空间分隔多采用各种隔扇、罩、屏等进行分隔,可获得隔而不断的效果。 常用家具有床、榻、桌、椅、凳、几、案、柜、架、屏风等;考究的用紫檀、楠木、花梨、胡桃等木材,有的镶配大理石,也有用藤、竹、树根的。 陈设方面,以字画为多,也有各类挂屏,或摆放盆景、瓷器、古玩等。,本讲小结,本讲分别从木构特征、建筑特征和装饰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木构特征中讲解了木构架结构的优势和主要类别,以及主要木构件的功能作用;在建筑特征方面讲解了单体建筑的三段式构图和群体建筑的院落式组合特征;在装饰特征方面讲解了 古建筑重点装饰部位的装饰特点以及彩画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