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845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数学教材P42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小圆片、三角形等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开

2、火车说得数)2+1= 54=3+1=0+2=41=2+3=30=42=2、猜拳游戏。 复习6、7的分与合。例如:老师出1个手指,学生说6可以分成1和5,并举5个手指给老师看。(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为后面6、7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计算1-5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7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有)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三、探究新知。(一)探究5+1和1+5。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要求:前后两人面对面,一个同学摆,一边摆1根小棒,一边摆5根,而另一个同学看)2、师:现在你的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你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吗?3、指名同学回答,老师根

3、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1=6 1+5=6师:大家看,写出来的算式 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个图写出来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的呢?(两人小组交流,指名同学回答)师小结: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由此可知,一个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4、比较:5+1=6和1+5=6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两人小组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也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的位置不同。5、你是怎样计算的? 估计有这几种方法:(1)记大数数小数。5+1中,较大的数是5,就在5的基础上接着数一个数,是6,所以5+1=6;1+5中,较大的数也是5,就在5的

4、基础上接着数一个数,也得到6。(2)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由于5和1、1和5都组成6,所以5+1和1+5的结果都得6。(二)探究61和65。1、学生先摆好6根小棒,再拿走一根小棒,你能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吗?如果如果从6根小棒中去掉5根,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1= 65=3、谁能算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两道减法算式的联系。 估计有这几种方法:(1)倒着数。61就是在6的基础上往前数1个数,得到5,所以61=5。(2)用数的组成方法来计算。65,6可以由5和1组成,所以61=5、65=1。小结:由此可知,一个图至少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

5、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三)探究P42摆一摆中的三道例题。1、学习第一组例题。(1)可见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2)让学生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练习本中写)(3)集体汇报,着重说说计算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6、2+4=6、62=4、64=2。2、学习第二组例题。(1)可见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2)让学生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练习本中写)(3)集体汇报,着重说说计算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2=7、2+5=7、72=5、72=5。3、学习第三组例题。(1)可见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2)让学生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练习本中写)(3)集体汇报,着重说说计算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3=6、63=3。四、闯关练习。1、第一关:数学书P42的做一做。看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2、第二关:数学书P45的第11题。可以怎样列算式?3、第三关: 有2个黑色图形,有5个白色图形。3474377347432575277257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