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361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相交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交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 2.探究对顶角的性质,理解并运用对顶角相等进行简单推理。 3.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几何概念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挖掘数学语言中隐含的意义。教学过程: 情景部分的自学:让学生自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课本p2第一段。“如图5.11(略),观察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可以发现,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刀开布片,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师:同学们自学了这一段,谁来说说它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它到底让

2、我们明白什么呢?生1:它先是说剪刀剪布的事,后来又说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的问题。师:对!这一段让我们明白,数学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可看成是由现实生活中剪刀的构造而来,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开头第一段大家不能轻视,也应该认真阅读,阅读时常常反问自己,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它到底让我们明白的什么?这样你就能居高临下,站在编书人的角度去阅读教材,领悟文本的内涵。另外,“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说明了什么?生2:说明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联系,它们同时变小。师:很好!那么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学完这一课你就明白了。探究部分的自学:学生自学p2第二段“

3、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此段以下的内容遮住,只看这段。根据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几乎都会画任意两条直线相交,但是怎么配对?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怎样分类? 就有不少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先独自探究,后四人小组交流成果,再请学生上台发表见解)生3:如图1,所形成的角有1,2,3,4, 两两相配有:1与2,1与3,1与4,2与3,2与4,3与4(怎样的位置关系,怎样分类不明白)师:生2同学说得很好。其实这段文字要求我们做五件事(学生满脸狐疑,怎么那么多):画图;找角;两两配对;找位置关系;分

4、类。通过这次训练,同学们要学会今后在自学时,每段文字或每个题目看完后,多留一个心眼,问问自己,讲了几个问题或要做几件事情?先整体把握,然后一一破解。生2同学完成的是前面三个事。至于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大家都知道每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么就从顶点和边考虑。大家仔细观察,比如1与2这两个角,看得出顶点重合,有一条公共边,两个角的位置就好象两个人住在隔壁一样,中间隔着一扇墙。而两个角的另一边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两个角称之为相邻的角;再比如1与3,有共同的顶点,象两只牛打架一样,头顶头正斗着呢。从边的角度去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相对的角,大家

5、现在会分类了吗?生3:会了,相邻的有:1与2,2与3,3与4,4与1, 相对的有:1与3,2与4师: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中两两配对的话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相邻的,一类是相对的。这“相邻的”、“相对的”是我们的生活语言,那么,在数学上这两类角分别叫做什么角呢?概括概念部分的自学:1.学生自学课本p2倒数第5行到倒数第6行。“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师: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象1与2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那么怎么来理解邻补角中的“邻补”两个字呢?生4:“邻”指的是这两个角相邻的,即有一条公共边oc。“补

6、”指的是这两个角是互补的,和为180,也就是这两个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师:生4分析得很精辟!确实如此,对于概念,我们自学时就要象生4那样咬字嚼字,逐字理解,才能真正明白概念的本质属性。“邻补角”包含了两个角的两层关系,“邻”指的是位置关系相邻,“补”指的数量关系互补。两个条件都满足的两个角才叫做邻补角。懂得这样去理解,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还要深入剖析。假如两个条件中缺一个,会产生什么问题?比如,我们叫图1中的3与4是邻角,行吗?生5:不行,因为如图2 中3与4也可称为邻角。师:很好,而且生5教给我们一种方法,那就是如果要否定别人的说法,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即可!再来,我们把图1中1与2称为互

7、补角,行吗?生6:也不行,因为如图3中5=100,6=80,5与6也是互为补角。师:不错,生6很快就学到了生5的方法。通过前面生5、生6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数学概念是非常严密的,一个字都不能省,当然也不能多一些字,因为有简洁的表述,没必要弄得那么叨唠。从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过两个角互补,今天又学了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两个角互补与两个角互为邻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7:相同点就是两个角的和都是180,不同点就是互为邻补的两个角一定是相邻的,而互补的两个角未必相邻。师:生7分析得非常透彻,说明生7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这里我有一个疑问,老师为什么让你

8、们区分“互补”与“互为邻补”,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呢?生8:老师是怕我们把“互补”与“互为邻补”混淆了。师:对!除此之处,老师还教同学们一种自学教材的方法,那就是,学习新知识时,要联想到以前学的旧知识中有无类似的。如果有,都要拿出来与新知识辨析辨析,以免混用。2.学生自学课本p2倒第3行与倒数第2行“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师:“对顶角”这个概念又怎么理解呢?这里,“顶”当然指的是角的顶点,“对”呢,可以理解为两个角正对着,但是不象“补角”中的“邻”、“补”两字那么贴切、明了。我们就要从定义的表述中去理解,大家再一次阅读对

9、顶角的定义,边读边思考这样的问题“两个角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才可称为对顶角?”生9:两个条件,一是有一个公共顶点,二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师:非常正确!同学们在自学教材遇到数学概念时,应该反复阅读体会,想想这个定义包含几个条件或者几个要素,这样理解得更全面,也容易记忆。说到“对顶角”,大家想想,能不能画出一些角,象对顶角,但又不是对顶角的例子。生10:如图4:生11:如图5:师:生10、生11画的是不是对顶角,当我们判断时,要回归到定义的两个条件:一是否有公共顶点,二是一个角的两边是否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生10的,一边不是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生11的,没有公共顶点。

10、显然,都不是对顶角。接下来,大家研究一下,两个角是对顶角了,它们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不看书,独立探究,再回过头去看书上怎么说的,然后用式子表示说明过程:1+2=1803+2=1801=3例题部分的自学:课本p3例,如图6,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要求学生只看题目,把解答的部分遮住,自己先做,做完再对照书上的解答部分,修改自己的解答过程)师:自学教材时,对于例题及其解答,不能当成小说一样去看,而应该当作练习自己先做,不看解答,做完了,再对解答纠错。仅此而已,还不能算会读书,要学会把例题变式。比如从角与角的关系上变:变式一:如图6,若1:2=1:3,求2、3、4变式二:如图6,若1+3=80,求2、3、4变式三:如图6,若31=22,求2、3、4从线的条数上去变变式四:如图7,直线a、b、c相交于同一点,图中有_对对顶角,有_对邻补角,有_对互补的角。这样一题多变,可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做题更灵活。小结:1、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 2、对顶角的性质。 3、本节课的收获、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