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147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实验探究中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144页),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模型;并会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豆粒型”和“面积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通过实验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数学建模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数学的学习观和数学建模思想. (设计意图: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鼓励拓展、创新与应用)三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模型.四、教学难点理解建立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模型的原理;并拓展应用,能够解决“面积型”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资源准备透明的玻璃瓶子一个,适量的豆子,红色素少量,多媒体一套.六、课前准备先让学生在课前几个人一起做下面两个实验:实验一:盛一盆清水,在里面滴上几滴红墨水,将水搅匀,再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子,取盆中的水盛入杯子中,仔细观察,杯子中的水和盆中的水红颜色浓度是否相同?实验二:找大小相同的碗两个,染红的豆粒若干,一个学生先在两个碗里盛同样多的黄豆粒,然后再在两个碗里分别放进不同的染红的豆粒,充分搅匀之后,不许全部倒出来数,让另外的学生想办

3、法,判断一下哪一个杯子里的红豆粒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这两个实验,初步感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原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课堂上突破难点提供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七、教学方法分组实验 引导探究 拓展练习(设计意图:分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这种实验,培养新的数学学习观,同时也为了提高实验的质量;引导只在关键之处、疑难之处;拓展练习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三种学习方式要协同作用,合理调控课堂,才能优化课堂结构,完成本课目标)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提出问题:一个瓶子内,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几种

4、方法估计出这个瓶子中的豆子的数目?(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再回答)预设方法:测质量法:先用天平测出20粒豆子的质量,再测出瓶子中所有豆子的总质量,计算:(瓶子中豆子总质量20粒豆子的质量)20瓶子中豆子的总数目.测体积法:用量筒量出20粒豆子的体积,再量出瓶子中所有豆子的总体积,计算:(瓶子中豆子总体积20粒豆子的体积)20瓶子中豆子的总数目.样本估计法:(课本144页(1)(2)(3)(4)(5)(6)提供的方法,不妨让一个成绩好些的学生叙述一遍,这里略)师:测质量法和测体积法都需要借助仪器才能完成,它们都趋向于物理的方法,只有样本估计法是数学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样本估计法估计瓶子中豆子的总数目

5、.(设计意图:做最广泛的预设,并不排斥课堂上新的生成,是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调控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二 )引导探究,建立模型1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当堂实验).(1)先准备一小瓶豆子;(2)然后从中取出20粒,用红色做上记号;(3)再把做记号的20粒豆子放回到瓶中,充分摇匀;(4)最后随机地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数出总数(由当时的实验确定)和其中带记号的豆子数目(也由此次实验确定).上面这个实验过程,教师板书:先准备的豆子数目(设为x粒)第一次取豆子20粒并做记号第二次再取豆子86 粒 数出其中有记号的4粒 列比例式 20:x=4:86

6、 (师:理由是什么?) 解这个方程,得(粒) 所以,开始放在瓶子里的豆子约有430粒.(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初步感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渗透模型思想)2. 合作探究(前后桌每四人一组),学生体验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预设:按下面的步骤完成实验:(1)学生甲先准备适量的豆子x粒(可以用类似的物品代替),放在盒子里; (2)学生乙(第一次)取若干粒并做记号,并放回摇匀;(3)学生丙(第二次)取若干粒,数出其中有记号的粒数;(4)学生甲、乙、丙、丁合作列比例式(比例式成立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解方程估计出最先准备的豆子粒数x.(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在组内合理分工,协同工作,一

7、方面让学生在脱离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探究活动,感受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原理,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师生合作,数据符号化,建立模型 活动程序1:先准备的豆子数目(设为x粒)活动程序2:第一次取豆子m粒并做记号,放回并摇匀活动程序3:第二次再取豆子p粒 活动程序4:数出其中有记号的n粒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思考: 在活动程序2中,做记号的豆粒数与总体的豆粒数的比怎样表达?在活动程序4中,带记号的豆粒数与第二次抽取豆粒数比怎样表达?上面两次的比值有什么关系?(相等)(请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分析,并请学生回答)建立模型式(列出比例式):m:x=n:p 计

8、算 mp=xn解得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达数据及其关系,建立模型式,使问题更具有一般性)(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多媒体展示例1)例1.双双的爸爸一年前承包了一个鱼塘,当时他在里面撒了鱼苗,后来可能损失了一部分,现在他想知道池塘里还有多少条鱼,就让双双给他估算一下.双双是这样做的,他先让爸爸从塘里随机地捕了96条鱼,做上记号后又放回池塘内,过了几天后,又捕了172条鱼,发现里面只有6条带记号的鱼,双双很快就估算出了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你知道双双怎样算出来的吗?学法指导:1.读读想想,本题与上面的“豆粒型”问题是不是同一个数学模型? 2.你能应用“豆粒型”数学模型解答这道题吗? 3.请

9、一个中等成绩的学生解答本题.解:设池塘里还有x条鱼,那么,96:x =6:172解得,x= 2772(条)答:池塘里大约还有2772条鱼。(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四)拓展模型,广泛应用这个“豆粒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模型,进行拓展,也可以解决“面积型”的问题(多媒体展示例2).例2.下雨了,小明想知道自家院子里到底能下多少个雨点,他准备了一块边长是40cm的正方形玻璃,在上面撒上一层面粉,再把它放到院子里的雨中,10秒钟后,把玻璃收回来,数数上面共有120个雨点,小明家的院子是边长为8m的正方形,那么小明家的院子里1分钟落

10、了多少个雨点?解析:这是一个与面积相关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 设小明家的院子里10秒钟落了x个雨点,求出玻璃的面积是40cm40cm=1600cm2=0.16m2,小明家院子的面积是8m8m=64m2,那么在10秒钟内,玻璃上每m2落的雨点数(样本)等于院子里每m2的雨点数,即120:0.16=x:64,解得x,再求出6x即可.(先找学生说说解法,再找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写出解题过程)(设计意图:把求得的数学模型拓展引申到类似的问题中,用求得模型来解释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反思提炼,固化模型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是怎样开始的?又是

11、展开的呢?它有什么用处? (让学生讨论一会儿,请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面的内容)实际问题 建立模型 解释与应用 拓展与应用 数学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设计意图:反思这个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理论)(六)巩固练习,享受成果(课下完成)1.某养鸡场要估算一批刚孵化的小鸡有多少只,工人先从中抓住100只,并做上记号放回去,几天后待它们完全混入鸡群,又从中抓住80只,发现有两只小鸡带记号,请你估计一下这个养鸡场这次共孵化出多少只小鸡?2.自己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学过的“通过实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试一试,相信你会有收获的.(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消化本节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价值)(总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动手操作活动,开展数学实践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数学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客观世界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