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102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耿锦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人教版授课年级 :七年级学情分析 : 本校学生来自农村中学,虽近三年的训练,但数学成绩仍良莠不齐,本节教学内容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生在理解应用上有些欠缺。教材分析 :本节课首先通过“方案选择问题”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关系可为解决问题带来方便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再通过解不等式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转化思想.

2、为八、九年级的数学中考理解应用题夯实基础。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感知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体会其中渗透的类比思想。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甲:我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乙:我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甲商店购物款达多少元后可以优惠?乙商店购物款达多少元后可以优惠?二、

3、展示思考内容。三、讲解本课知识要点。 四、列式解答 五、当堂练笔,小试牛刀。六、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用不等式解决方案选择问题.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3注意的问题:解不等式时,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使用.七、拓展练习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求出解集:(1)x的相反数与7的和小于x与5的差;(2)a的3倍与1的差大于a与1的和的2倍;(3)x与8的和的3倍不大于10八、拓展延伸。九、布置课后作业:1、课本134页练习1、(1)(2)、2题2、课本135页6、7、8题一、课前检测。展示并讨论。二、集体分析理解。三、明确本课知识要点:心理描写的分类,并结合

4、应用题体会。 四、体会应用题如何作答。五、当堂练笔,小试牛刀。(1)5(x+3)4x-1(2) 2(x+5)3(x-5)六、小结 七、拓展练习部分学生板演、讲解,其他学生纸上练习。八、拓展延伸。某单位要制作一批宣传资料甲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20元,另收设计费3 000元;乙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30元,不收设计费什么情况下,选择甲公司比较合算?什么情况下,选择乙公司比较合算?什么情况下,两公司收费相同?九、课下完成。一、检查口语表达、阅读理解能力,并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应用上的作用。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三、明确知识要点,初步体会应用题的作用。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

5、果你是顾客,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五、学以致用。六、自己总结本课知识点,最大限度实现自主学习总结能力。七、拓展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收获的喜悦。八、拓展延伸。评价与反思本课设计充分体现教科书的编写意图,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从中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尝试练习,自主建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这些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