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加减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1025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加减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精品)加减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加减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加减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教材中例4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是本课的难点。知识重点 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 1、复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实质是什么?2、 解方程组 反思:试着从各个角度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当方程组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是1或一个方程的常数项为零时,用代入法较方便;当两个方程中

2、,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或成整倍数时,用加减法较方便练习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更适合它的解法你会怎样解呢?(第1,2小题完成后再出示第3小题)讨论:第1小题用代入法,第2小题用加减法,都很明确,第3小题有争议全班分成两部分1、2大组用代入法做,3、4大组用加减法做比较两解法的简便程度反思:当方程组中任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是1,且不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经过变形利用加减法会使解法更简单 尝试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择优意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它的解,但根据题目形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减少弯路,加快速度使解题过程简洁提高正确率实际应用 教材例4.

3、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问: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分析: 问题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吗? 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5台小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3.6 3台大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2台小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8 问题3.怎么表示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呢? 设1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x公顷,则 2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公顷, 2台大收割机2小时收割小麦公顷 现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吗? 解后反思:应用题中,如何化

4、解较复杂数量关系?练习2:教科书练习第3题应用题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小结与作业 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做题:教科书习题8.2第5、7题。2、选做题:教科书习题8.2第8题。 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引入与练习3属同种数学模型),把教材中不动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动的问题情境 2、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了给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启发提问、集体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确定解题方法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