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750974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_ 班级: 姓名: 考号: 板桥督导室2019年秋期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分数(一)(二)(三)一、 基础积累(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将选择题答案写在下列框中)题号123456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横蛮(hng mn) 迁徙(qin x) 仲裁(zhng ci) 翘首(qio shu) B悄然(qio rn) 舰艉(jin wi) 旋风(xun fng) 默契(m q)C浩瀚(ho hn) 娴熟(xin sh) 镌刻(jun k) 挟着(ji zhe) D诘责(ji z)妯娌(zhu li) 订正(dng zhng) 周济(zh

2、u j)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为富不人 任劳任怨 杳无消息 抑杨顿挫 B深恶痛绝 油光可签 一丝不苟 弹精竭虑C惊心动魄 眼花燎乱 屏息敛声 度江作战 D摧枯拉朽 从容不迫 震耳欲聋 卓有成就3、下列加点词语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一路上,到处都有穿着靓蓝小袄官绿色比甲的丫鬟,敛声屏气地垂手立着。B他自小家里贫困,全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C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D经过他的一番讲解,我才如梦初醒。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B学习成绩的提高

3、,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5、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B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

4、于通讯题材。简要和迅速的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特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事件中的片段。 D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2分)A.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B.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C.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上漂浮,飞鸟略过她的身旁。D.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二)综合运用,阅读新闻材料,完成7、8题(每题2分,

5、共4分)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 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 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7、请为这段新闻拟写标题 (2分)8、分析新闻中数字的作用 (2分)9、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1) 晴川历历汉阳树,_。(2)大漠孤烟直,_。(3)月下飞天镜,_。仍怜故乡水,_。(4)几处早莺争暖树,_。乱花渐欲迷人眼,_。最爱湖东行不足,_。(5)李白早发白

6、帝城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意思相近的诗句:_,_。(6)巴东三峡巫峡长,_。三、阅读理解(共29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 11.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12. 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3分)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1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 溯:_ (2)属引凄异

8、引:_(3)不及返顾 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译文:(三)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18题(共15分)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

9、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

10、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

11、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

12、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16选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爱花、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17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答:18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3分)赏析:19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