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955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识记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类型。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重难点)3应用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阅读教材P77P80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2河流

2、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处泥沙堆积而成正误判断:(1)河流下游以堆积地貌为主,没有侵蚀地貌。()【提示】只要有河水流动的地方,就有侵蚀地貌的存在。(2)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造成的。()【提示】长江三峡是长江切开巫山山脉而形成的河流侵蚀谷地。(3)三角洲地貌都出现河流入海口处。()【提示】河流入海口处或河流入湖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地貌。教材整理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阅读教材P80

3、下部至P8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正误判断:(1)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运便利条件。()【提示】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利用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其中供水是占首位的。(2)山区的聚落都分布在河谷中河流阶地上。()【提示】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在靠近水源充

4、足的地方,有的在河谷中分布,有的则靠近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分布。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 193 千米。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探讨: 你知道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提示】是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探讨: 三峡地区的

5、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提示】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2不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河流侵蚀物质被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如下表所示: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分布山前中下游地区河口处成因水流流出山口,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河流改道,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流水减缓处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由若干三角洲连接而成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

6、细地势平坦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1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导学号:23010212】ABCD(2)阶段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解析】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答案】(1)C(2)D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庐山桑落洲胡玢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探讨:“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7、【提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探讨: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提示】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下游。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对聚落的影响大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分布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原因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8、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2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宫室遗址分布在() 【导学号:23010213】河流右岸河流左岸被堆积的河岸被侵蚀的河岸ABCD(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便于观测水情利于取水灌溉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ABC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2)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

9、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答案】(1)D(2)B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河流侵蚀地貌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图甲R河流某处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图乙R河流纵剖面与河谷形态示意图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导学号:23010214】A、B、C、D、【解析】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5 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V”型,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

10、该“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U”型谷的底部,说明有冰川的侵蚀作用影响。第2题,图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上中游;图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宽展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答案】1.C2.D对点训练2河流堆积地貌读“地貌模式图”,回答34题。3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4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导学号:23010215】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第4题,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答案】3.C4.B对点训练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答案】5.B6.B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