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0750954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2019年-2019学年语文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2019年-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一、基础知识(25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湍急(tun) 舟楫(j) 投掷(zh) 沧桑(sng) B.悚然(sng) 褴褛(lu) 蛊惑(g) 黯然(n) C.倏然(sh) 瘫软(tn) 怯懦(qi) 谩骂(mn) D.侧翼(y) 目眩(xun) 稀罕(hn) 嗫嚅(nu)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造谣生事 立椎之地 截然不同 凶神恶煞B.不知所措 肆无忌禅 令人发指 步履蹒跚C.喋喋不休 心急如焚 义愤填膺 按之若素D.骇人听闻 鸦雀无声 毛骨悚然 高山仰止3.对下列病句

2、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删去“由于”) B.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人物”改为“形象”)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D.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删去“否”)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的笑起来,流下了辛酸的泪水。D.西子湖畔桃红柳

3、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我爱梅州山水美”一句中,“我”是主语,“爱”是动词,作谓语。A.“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D. 2016网络春晚:草根舞台的“高大上”。“高大上”就是高级大腕上台之意。6.下面一则应用文从内容到格式有五处毛病,请指出来并改正。(5分)通知亲爱的同学们:为活跃我校课余生活,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歌咏比赛活动,请各班文娱委员于明天下午开会,讨论比赛有关事宜。2015年4月18日

4、 7.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诗外传)秋瑾的满江红一词中,表现她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的诗句是: , 。在诉衷情一诗中表达诗人平生不得志,并流露出沉痛感情的句子是: ,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不复出焉, 。 (陶渊明桃花源记) ,勿以善小而不为。 ,眼见为实。二、阅读理解(45分)(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分)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5、仲谋。8.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2分)9.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B.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C.“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D.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二)(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

6、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7、;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10.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 和 ,他们同属 (朝代)。(3分)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每空1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饮少辄醉( ) 不以物喜( ) 杂然而前陈者( )12.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8、甲文用议论的方式把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B.乙文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一幅太守与众人游宴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C.乙文中“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D.甲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在朝廷为官,“退”指在京外做官。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 (三)传递(12分)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

9、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

10、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

11、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

12、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15.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 )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16.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17.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答: 18.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答: 19.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答: (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10分)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