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940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说屏学习集优方案新人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说“屏”课文导读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纳凉(n)帷幕(wi)伧俗(cn)忒(tu)休憩(q)韶光(sho)二、词语释义纳凉:乘凉。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伧俗:粗俗鄙陋。得体:恰当,恰如其分。忒:太。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韶光:美丽的春光。韶,美。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三、语句解读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

2、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2.“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四、作家作品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

3、、兼工诗词、绘画。五、有关常识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y)”,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作柱基。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

4、罗小扇扑流萤()。”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2.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销魂帷幕韶光因地治宜B.善长锦屏缘故雅俗共赏C.休憩徒劳纳凉艺术点缀D.造型关键怆俗缓冲视线3.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引用;B.表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殊称谓;E.表否定讽刺。试说说下面句中引号是什么用法。(在括号中填写字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院

5、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称赞夸奖)B.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使冲突矛盾缓和)一下视线。C.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粗俗鄙陋),绘画尚少诗意。D.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恰当,恰如其分)才是。5.给下面句子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过去的院子或天井

6、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起分隔作用,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选【】A.不仅 而且 又 B.既 又 又 C.不但 又 而且 D.既 又 而且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色彩又觉伧俗。选【】A精巧B轻便C轻巧 D精密二、整体感知1.学了本文,你一定对屏风有所了解,请用一句话解释“屏风”。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

7、下视线。()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3.按要求填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处:作者: 朝代:“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处:作者:朝代:三、课内阅读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

8、普遍了。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1.从位置来看,屏可分为_和_两种;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华丽程度可分为_、_、_、_、_、_、_等。2.第段的结构属于_关系。3.第段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_。4.室外屏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5.第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这句话起什么作用?_四、拓展阅读扇面的身价一把古扇

9、竟能卖到上万元,真让人瞠目结舌。“这并不奇怪,名人用过的扇子卖到十几万元也不算稀奇。”古玩城内的经宫者李先生淡淡地说:“张大千有一幅戏效莫高窟唐人画的扇面出手近十万元,扇子虽小,可收藏价值很高。”李先生喜爱扇子,他收藏的扇子种类多,精品多,有人称他是“扇子李”。尊号可不是白叫的,他收藏的扇 子可以办个小型的博物馆了。其中有苏杭的檀香扇、丝绸扇、黑纸扇,两广的竹扇、棕榈扇,黄河流域的蒲扇、麦扇 、大小不一的工艺扇 扇骨为名贵象牙、白银、紫檀、乌木、湘妃竹扇子的造 型与工艺是千变万化,有腰圆、半圆、月圆、椭圆、六角形、八角形等,并将镂、雕、刻、烫、镶等技全都用上了。加上扇面为名人墨迹,大家丹青,更

10、使得这些扇子增色不少,身价百倍。扇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扇 子是用鸟的羽毛做成的,被称为“羽扇 ”。“扇”字中就有羽字。以后人们又制作出轻便、美观的团扇、绢扇、纨扇等,并开始台扇面上书写一些字、画。平民百姓使用的多为葵扇 、棕榈扇、蒲扇 、麦秆扇 、芭蕉扇等,这些扇子物美价廉,就地取材,很是耐用。有人在扇面上编织、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使扇子成为一个色彩缤纷的天地。据说明永乐间纸折扇大兴,文人墨客纷纷将得意之作书画在扇面上,明清以后扇面饰以名人字画最为流行,同时扇骨也非常讲究。所有材质有名贵的木材、竹材,也有象牙、玳瑁、金银,并且用扇也分有四季。一时间人们竞相争购,从而使扇子除纳凉外,

11、又增加了诗画的传播功能,真正成为融书画、工艺为一体的美术的工艺品1.文章开头介绍一些名扇惊人身价,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扇,有哪几种功能? 3.一把扇子能被称为美术工艺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文中对扇子的分类,主要采用了两个标准。将扇子分为“檀香扇 、丝绸扇 、黑纸扇 是以为分类标准。而将扇子分为腰圆扇、半圆扇 、月圆扇 则是按来分类的。新题探密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中华成语多功能词典跟一般的汉语成语辞典比较,有两个特点:一是分类较细,把所收成语按意义分成十二大类、若干小类,需要时按义类查找,查即可得,得心应手;二是多用,除包括一般成语辞典的注音、释义外,还包括成语的出处、性质、结构类型

12、、感情色彩以及同义成语、反义成语等多种内容,同时准确辨析同义成语的细微差别。本文段采用了_说明方法,语言具有_的特点。概括段意:_。答案:分类别,平实的特点;说明了中华成语多功能词典的特点。写作小练笔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有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运用联想和想象,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门”的感悟。作文素材为自己定长远目标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