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750821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四章 圆,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过程,2,如右图,纸上有一O,PA为O的一条切线,沿着直线PO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1.OB是O的一条半径吗?2.PB是O的切线吗?3.PA、PB有何关系?4.APO和BPO有何关系?,OB与OA重叠,OA是半径,OB也就是半径了.又因为OB是半径,PB为OB的外端,又根据折叠后的角不变,所以PB是O的又一条切线,根据轴对称性质,我们很容易得到PA=PB,APO=BPO

2、.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学生折叠实验,规察分析.,教师点评:,1.实验发现: 准备: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这样定义切线长: 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实验:在纸上按上面的要求,动手试一试,你找到答案了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从上面的操作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2.总结结论: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教师直接给出切线长定义. 学生识记,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结论.,3.验证: 例1.如下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OPAOPB. 证明:PA、PB是O的两条切

3、线. OAAP,OBBP. 又OAOB,OPOP, RtAOPRtBOP, PAPB,OPAOPB.,通过上面问题我们就得到下面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教师引导、点拨,点评: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一般都是证明三角形全等.只要证明:RtAOPRtBOP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写出推理过程. 分析、总结,交流.,4.思考: 已知:如右图一张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使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 大家作出的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

4、的交点),教师引导、点拨、分析:要作出最大的圆,就是让圆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从切线长定理可知圆心在三个角的平分线上,于是交点即是满足题意的圆心. 学生先自主探索、完成作图后,再说说作图过程与同学交流交流,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5.应用 例2:教材第100页. 解:设AF=x(cm),则AEx(cm), CDCE=AC-AE=13-x, BD=BF=AB-AF=9-x. 由BD+CD=BC可得 (13-x)+(9-x)=14. 解得x=4. 因此AF=4 cm,BD=5 cm,CE=9 cm. 组织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对于疑难问题及时点拨,对于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集体交流评价,写出解答过程,体会方法,形成规律,获得成功体验.,例3.实验: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一个固定,移动另一张,仔细观察:在移动过程中,两圆共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重复做几次,把每种情况用图记录下来.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 (1)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 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

6、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同心圆是内含的特殊情况.,(2)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 教师用电脑演示动态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并画出示意图. 教师引导: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 学生画图实验,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学生思考归纳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种分法.,2.探索: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 (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

7、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 (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 通过上面问题我们就得到下面的结论:,两圆外切 d=R+r; 两圆内切 d=R-r(Rr);,两圆内含 dr); 两圆相交 R-rdR+r. 教师引导、点拨、点评: (1)当两圆相外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外切,即两圆相外切d=R+r. (2)当两圆相内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内切,即两圆相内切d=R-r.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总结,交流、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2.你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解决学生的困惑,听学生的建议. 学生归纳、总结发言、体会、反思.,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