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85《包身工》教例评析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773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85《包身工》教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85《包身工》教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85《包身工》教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例品评100篇85《包身工》教例评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身工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 包身工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此教例参照黄芬兴老师论文浅谈包身工中“间隔异称”的表现力(学语文1988年第4期P31)改编。课时:一节。教学内容:包身工中的称说。老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下面我们深入研究一下作品中使用“称说”的技巧。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找出所有关于“包身工”的称呼、称谓、称说。同学们指出的有:猪猡、懒虫、芦柴棒、女孩子、乡下姑娘、包身工、试验工、养成工、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泥土、奴隶、墨鸭、冤魂教师:大家找出的这些称说,我已经板书在黑板上了。大家能不能解释一下它们各自的含义?同学们竞相发言:“猪猡”,是

2、带工老板对包身工侮辱性的骂语,它表现了包身工身份的低下,揭示了包身工非人的生活环境。“机器”,表明包身工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生活权利被剥夺,她们只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奴隶”,没有人的一切权利,它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包身工制度的本质,暴露了这种剥削制度的极端反动性。教师:下面再请同学们谈谈这些称说的表达特点。同学们继续发表看法:有比喻,有反复。有借用。在反复使用中冠有不同的附加成分,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作者借用了一部分称呼,也客观地解释了一些称说,还在抒情议论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性的称说。有的称呼表现了包身工的处境,有的称呼表现了包身工的来源,有的称说表现了作者的愤怒。教师:讨论到这里。应该说同学们对

3、课文中称说的含义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但大家注意了没有,我把大家找出的二十几处称说有意识地板书为三块。一块为作品开头部分的称说,一块为介绍包身工的来历等内容的称说,一块为作者用来揭露包身工制度实质而安排的称说。大家要思考:第一,三“块”称说的表达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二,三“块”称说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第三,三“块”称说在表达文章主题上有什么作用。第四,称说在表现作者情感上的作用。请大家从这四点中选择一点,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篇赏析短文。评 析教例中的这个“点”选择得很好。角度独特,例证丰富,内蕴精深。充分分地显现了教材的魅力。教例中表现了教师的“法”用得好。从总的教学思路讲,运用了“选点突破法”。从撷取教学内容讲,运用了“一线串珠法”。从教学的立意讲,运用了“卒章显志法”和“意外结尾法”。此两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教师教学立意的高远。原来,教师的用意,是通过释词见义,将学生引向品评鉴赏,从字里行间入手,引导学生去回味文章胜景,去领略作者如此这般的深邃匠心。但教师又不把话说完,只是点到为止,艰难的品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可以说,学生决没有想到教师还会“卒章显志”,点出那需要深入思考的四“点”,它给了学生一个“意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需要探求的奇景,同时也提高了品评鉴赏的层次。有了好的教学材料,还要会巧妙地安排设计,这就是教师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