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655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含(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

2、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

3、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

4、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

5、”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了“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D.由原文第一段中“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6、。”可知,选项内容是秦的文教政策,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无关。且“为家庭教育打下形成它的特色”表述错误,并非秦取得的建树。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汉魏六朝的家

7、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由原文第三段“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可知,B项错误的原因是因果倒置。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

8、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D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曲解文意,应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犯了范围过宽的毛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凝视崇高毕淑敏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

9、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一位研究历史的长者对我说,这一次金钱大潮对知识分子信仰的冲击力度,甚于以往历次政治运动。那时是别人看不起你,这一回是叫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于是我们的文学里有了那么多的卑微。文学家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世界已一片混沌,我们不必批

10、判自身,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但绝不是卑微。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弱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他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我很小的时候到西藏当兵,面对广漠的冰川与荒原,我体验到个人的无比渺小。那里的冷寂使你怀疑自身的存在是否真实,我想地球最初凝结成固体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山川日月都僵死一团,唯有人,虽然幼小,却在不停地蠕动,给整个大地带来活泼的生气。我突然在心底涌动起一股奇异的感觉我虽然草芥一般,却不会屈服,我一定会爬上那座最高的山。当我真的站在那座山的主峰之上时,我知道了什么叫作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

11、恐惧之后的豪迈。也许是青年时代给我的感受太深,也许是我的血管里始终涌动着军人的血液,我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有特殊的热爱。我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因为“崇高”感情的激发,有赖于事物一定的数量与质量。我们面对一条清浅的小河,可以赞叹它的清纯宁静,却与崇高不搭界。但你面对大海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澎湃会激起你对命运的沧桑感。我这里丝毫不是鄙薄小河的宁静,只是它属于另一个叫作“优美”的范畴。我常常将我的主人公置于急遽的矛盾变幻之中。换一句话说,就是把人物逼进某种绝境,使他处于面临选择的两难困惑之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无数次的选择。人们选择的标准一般是

12、遵循道德习惯与法律准则,但有的时候,情势像张开的剪刀刈割着神经,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眼前的窘境。在这种犹疑彷徨中,时代的风貌与人物的性格就凸显出来。人们迟疑的最大顾虑是害怕选择错了的后果。所以说到底,还是内在的恐惧最使人悲哀。假如人能够战胜自身的恐惧,做出合乎历史顺乎人性的抉择,我以为他就达到了崇高。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层出不穷的“选择”场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幸运。我常常在作品里写到死亡。这不单是因为我做过多年的医生,面对死亡简直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崇高这块燧石在死亡之锤的击打下,易于迸溅灿烂的火花。死亡使一切结束,它不允许反悔。无论选择是正确还是谬误,死亡都强化了它的力量。

13、尤其是死亡之前,大奸大恶,大善大美,大悲大喜,大彻大悟,都有极淋漓的宣泄,成为人生最后的定格。当年我好不容易爬上那座冰山,在感觉崇高的同时,极目远眺,看到无数耸立的高峰凝视远方,崇高给予我们勇气,也使我们更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因为山是没有穷尽的。(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以“轻”为美的时代潮流中,蔑视崇高成为一种社会“时髦”,说明了新时代下人们的审美发生了改变。B清浅小河的清纯宁静是优美的体验,与崇高不搭界,而大海的广阔澎湃激起人们对命运的沧桑感,是崇高的体验。C文学作品传达卑微,有金钱利益驱动的因素,读者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

14、影响,变得平凡。D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崇高被金钱和卑微日渐淹没的现状的分析,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注重传达崇高的审美体验,才能凸显作品的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由原文第四段可知读者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受到影响,变得卑微,而不是变得平凡。5结合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这句话?(6分)答:答案读者领略文学中的卑微,在温暖浑浊中感受愉悦,获得满足,麻痹自我,仿佛荡涤了自身的卑微感,实际却浑然不知自己已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更多的卑微。(6分,从比

15、喻的角度答题亦可,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内容去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句子所在的第四段讲的主要内容是文学家们传达卑微,读者们领略卑微。由此可知,句子“卑微像打了一个滚儿”指读者们领略了文学中的卑微,在温暖浑浊中感受到了愉悦;“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指读者们觉得阅读清除了自己身上的卑微感;“披着太阳底下”指读者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卑微感;且由后文“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我们不必批判自身清洁得多哩”可知,读者并不自知通过阅读得到了更多的卑微,反而觉得获得了满足,可见其麻痹了自我。6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崇高”的含义。(6分)答:答案崇高就是能够战胜惧怕,对抗卑微;崇高就是面对恐惧不屈服,就是战胜了恐惧后的豪迈;崇高的激发需要事物数量和质量的积累、刺激;崇高就是作出选择时合乎历史,顺乎人性;面对死亡、领悟死亡也是获得崇高体验的途径。(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崇高”在文章中出现的语境去总结。由第五段“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对大自然和对其他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可知崇高就是能够战胜惧怕,对抗卑微;由第六段“我虽然草芥一般,却不会屈服”“我知道了什么叫作崇高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可知崇高就是面对恐惧不屈服,是战胜了恐惧后的豪迈;由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