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601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杜甫的文化意义莫砺锋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盛唐时期,经常发生边境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但是至少有几场可以肯定,唐帝国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当时很多人,都被鼓起了一种谬误的爱国倾向。包括高适、储光羲在内。唯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仁就是爱人。杜甫除了

2、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地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对象,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 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西方的博爱精神,来源于宗教的博爱精神,它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但它的最初的起源,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的一种赎买;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

3、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而杜甫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杜甫他在诗歌中,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当他自己在暴风骤雨之夜,他的茅屋被刮破了,自己不得安眠。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以他的仁爱之心是推广出来的。最典型的作品是杜甫写的

4、组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样一种仁爱之心的发扬,我觉得是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是最切实可行、最自然的。因此,杜甫堪称是儒家仁爱精神的一个杰出的阐释者。(有删节)1下列对于“仁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仁爱是儒家提出的主张,仁,就是爱人。无须外界的强加,是根于心,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自然生发出来的爱。B儒家提出仁爱的时候,其外延只限于人类,其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恻隐之心不施及其他动物。C仁爱不是狭隘的,它不是仅仅只对自己亲人的爱,它是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D儒家提出的仁爱,其内容与外延随着历史的变化可以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仁爱

5、之心是可以推广出来的。【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兵车行中可以看出,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甚至推广到了敌人。B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都曾得到过杜甫的爱,杜甫的仁爱推广到所有的生命,宇宙间一切的生命。C两方的博爱精神,虽然要服从于神灵的指点,要赎原罪,要为死后升入天堂作准备,但仍然是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D杜甫对儒学,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的贡献,是使仁爱之心得到发扬,让仁爱符合人的本性,使仁爱更自然,更加切实可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

6、合原文第1段“唯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 A 项中“敌人”有误,原文是“外民族异民族”。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文化意义在于,他不但体现着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还用他的行为丰富了这种内涵,甚至使它变得更容易去做。B中国古代的仁爱、仁义精神与西方的博爱精神都强调要爱人,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二者的价值观伦理观是一致的。C杜

7、甫是儒家仁爱精神的杰出阐释者,最突出的代表是组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它集中地体现了杜甫的文化意义。D杜甫的行为和实践启示我们,只要有杜甫那样的思考过程,那样的感情流露方向,儒学的仁爱在实践中并不难实行。【答案】B【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禹庙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4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2分)不但把云气水声拟人化,而且动静结合(1分,手法答对

8、一种即可给分),描写了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让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或者:用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1分)【解析】试题分析:“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云雾团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这里“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古谓:“云从龙”。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又仿佛看到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

9、地向东方迅奔。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2分)。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

10、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2分)【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蜀 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庙 佚名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6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答案】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蜀相中的“三顾频烦”“两朝

11、开济”“出师未捷”点明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武侯庙中的“五丈原”“南阳”“西蜀”等点明了诸葛亮的足迹。而“丞相祠堂”“长使英雄泪满襟”;“正统不惭传后主,莫将成败论英雄”又都传递出了作者的崇敬、赞扬之情。(采分点:答对吟咏对象,1分;答对作者态度,1分;答出诗中的根据,2分;整体流畅、简洁、无错字,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回答出两首诗的吟咏对象,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是吟咏诸葛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

12、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6分)【答案】两首诗中“空”都渲染了丞相祠堂周围景色的寂寥,但杜甫诗中的“空”更具感染力。武侯庙中的“空”修饰的是秋草,秋天本有寂寥之感;而杜甫诗中的“空”却修饰的是“好音”,美妙的黄鹂之音无人欣赏,反衬更让人增添寂寥之情。(采分点:都“寂寥”1分;杜诗用了反衬,2分;结合诗句分析,各1分;整体流畅、简洁、无错字,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回答出二者的异同,相同点要回答出两首诗中“空”都渲染了丞相祠堂周围景色的寂寥,不同点要点出蜀相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更让人增添寂寥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语言运用。8请结合杜甫登高

13、一诗的意境,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进行扩写。要求:使用描写的方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诗人漂泊于西南天地,乘船顺江而下,来到夔州。此地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如同起舞的蝴蝶,翩翩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是向天地诉说着自己的勇往直前。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解析】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请根据杜甫登高里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14、白鸟飞回”,写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5分)【答案】秋天的落叶总是枯黄枯黄的,挂在树枝上,便似那烘干的标本;落在空中,又好像一只只轻灵而潇洒的蝴蝶,不羁地飞舞着,自在地飘荡着;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在生命将终结时,却仍然能以如此坦然的姿态从容地飘向大地,那该需要一种何等坦荡的胸怀啊(5分)【解析】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美文欣赏:肩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

15、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